1 / 19
文档名称:

14广西来宾.doc

格式:doc   大小:94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广西来宾.doc

上传人:zgs35866 2022/2/21 文件大小:9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广西来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西来宾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2014•广西来宾)以下物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电可以沿着高大的树木、建筑物进入地下;
③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④铜丝的电阻率小、熔点高,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不能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解答:
解:
A、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不合题意;
B、在大树下避雨,雷电容易接触高的物体,把电流引向人体,发生雷击现象.不合题意;
C、电冰箱必须使用三脚插头,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符合题意;
D、铜丝的电阻小、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达到熔点,因此不会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6.(3分)(2014•广西来宾)澳大利亚用“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下海搜索失联的“马航”客机,航行器在水下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B.
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C.
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D.
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2)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则压强越大;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变化.
解答:
解:航行器在水下下潜的过程中,水的深度变大,根据p=ρ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航行器在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浮力的因素,分析浮力是否变化,确定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
 
7.(3分)(2014•广西来宾)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冰棍上冒“白气”
 
C.
深秋,草叶上有露珠
D.
严冬,树枝上挂雾凇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
解:
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棍上冒出的“白气”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3分)(2014•广西来宾)下列图形是电与磁中的几个实验,能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正确分析四个选项各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再做回答.
解答:
解:A.导体棒切割磁感应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电路中有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不合题意;
B.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合题意;
C.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棒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符合题意;
D.图中线圈通电后吸引回形针,是电磁铁的原理,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明确其基本原理,便可顺利解答.
 
9.(3分)(2014•广西来宾)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人耳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