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村庄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pdf

格式:pdf   大小:3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村庄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q1188830 2022/2/22 文件大小:3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村庄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l6卷1994年3月 第l期 Vo1.16 No.1

侵最高水位25.78m,周围一马平川,迁移村址显然不行。村的规划方案是采用两层楼房加
平台,房基垫高30CITI,一层层高为3.3 m,二层楼面高程26.8 m,这样就可避免洪灾的威胁。
通过提高农房等级质量、增加层数、防灾措施的村庄较多,就不一一列举。
2 合理并村加速农业现代化
六安地区的自然村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自发形成的,反映了小农经济贫穷落后,分
散零乱的特色。据对30个村现状分析,现有人口55269人,分布在924个自然村中,平均每个自
然村约60人,最大的约1000人,最小的约2O人左右。根据现有自然村庄的规模和分布,是不能
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因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田块长度在5o0~1000m,宽度
在50~150m较合适。例如,栾城县根据机械和灌溉的要求进行方田建设,确定近期地块边
长400m,把全县原来六千多个地块合并成二千四百余块方田(平均扩大1.5倍),但因许多
自然村分布过密;而且凌乱,以致其中有l9.8 的村庄。阻碍一、二级道路。
要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村居民点将随着农业现
代化的发展趋向集中,如日本1920年到1975年的50多年
间将12161个村庄合并为1613个,约7.5个并成一个,苏联
在70年代的l0年间,好将49万个农村居民点并成l4.3万
个。但是集中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我国
农村居民点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已逐步由分散零
乱的自然村庄,有规律的适当集中逐步向农业机械化的
要求靠近。(图2)如寿县店乡的柿园村布点规划将58个自
日 道路
然村并成6个居民点,沿道路布置,交通方便,又利于机械 圈 中心村
化耕作,远近结合,布点合理。重建家园规划中,按照农业 回 自然村 四 界线
现代化的需要,合理调整布局,适当迁村并点.将原有92 1 图 2 柿园村总体规划
个自然村并成245个居民点。居民点的位置尽量符合地块划分和道路布置的要求。合理并村
后也扩大了耕地面积,据对规划的30个村,调整布点集中后,耕地面积平均扩大1.8倍。第l期 熊德生: 村庄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 65
3 合理并村定点,加快乡村城镇化的进程
乡村城市化是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