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蚂蚁短租_《蚂蚁》导学案
《蚂蚁》导学案
《蚂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驾驭文中由蚂蚁引发思索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相识。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展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探究所所长。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探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驾驭〕
一缕〔〕饼干屑〔〕涵义〔〕捻成〔〕戳破〔〕怜悯〔〕嗅着〔〕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义无反顾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本文通过蚂蚁想告知我们什么?
〔3〕本文层次非常清楚,可分为两局部,如何划分?请概括层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
1、第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第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2、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3、其次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第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4、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非常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觉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像,这说明白什么道理?
5、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6、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