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分析2300字
临床中诊断梅毒主要采取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法和酶联免疫试验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但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给临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分析2300字
临床中诊断梅毒主要采取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法和酶联免疫试验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但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为有效提高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对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WwW. ,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实验室进行检验的8万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年龄0~82岁。
方法 对进行检验的8万例患者中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主要采用血浆反应素试验法(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进行检测(TPPA)。操作时,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其中,TPPA测定:首先对待验的血清进行稀释处理,然后将其加入到非致敏粒子与致敏粒子中,运用平板混合器混合半分钟后,将其放置到15~30℃的室温下静置,两小时后观察结果。RPR滴度测定:在纸卡圆圈内放置50μl梅毒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待检血清,使用专用滴管将1滴RPR试剂加入到纸卡圆圈内,按照100r/min的速度摇动,8min后观察结果。
2 结果
对8万例患者检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共出现1024例错误结果,%。其中,假阳性492例,%,假阴性532例,%。
3 讨论
临床中,部分患者患有疾病,但血清学试验后结果显示为阴性,而部分正常人群,经血清学试验后显示为阳性,大大加大了临床诊断难度,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麻烦。因此,对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十分重要。以下对梅毒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对梅毒的检测主要采取血清学试验,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为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主要具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检测费用少的优点,在采供血单位和医疗单位中应用广泛[2]。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通过对梅毒假阳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基础疾病因素:肺癌、肠癌、子宫内膜癌、腹腔内膜癌等癌症,肺结核、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因自身免疫环境改变,导致出现误诊。其中,肿瘤患者具有高抗体滴度的特点,炎症、老年人则具有低滴度的特点。因此,对炎症、老年人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检测滴度小于1∶9 WwW. ,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但癌症患者具有高滴度特点,易导致发生误诊的情况。②标本因素:导致的假阳性主要包括血液标本离心处理不彻底、发生溶血以及细菌污染等因素。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后,血细胞被破坏,细胞内液中的活性酶以及其具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