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案6.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案6.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2/3/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案6.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课题:郭沫假设诗两首
主备人:树林 领导签字:
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文教学案
课题:女娲造人
主备:树林 领导签字:
学****目标
感受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探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特别是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学****重点
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文章中表现出的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学法指导
神话毕竟是神话,它与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本文要注意从多角度体会神话的特点,特别是想象与联想手法的运用。
要能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预****导学
给以下的字注音并组词
娲 澄 澈 辟 掺 搅 绵 掘 寞 榛 枕 藤
借助工具书,解释以下的词语及划线的字。
寂寞: 莽莽榛榛:
非凡: 神通广阔:
绵延: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疲惫不堪:
读课文,用两到三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划出女娲造人过程的词句,体会文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划出关键的词语〕。
学****研讨
自学反馈。交流“预****导学”部分的第1、2题。
课文研讨
朗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
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女娲造人的过程,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女娲造人的故事是不存在的,你能分析出“女娲造人”这一神话传说产生的原因吗?
第 6 页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女娲的认识,整理在下面。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两则短文的译文,读后与课文比较一下:译文与课文有哪些区别?作者是借助什么方式使得文章生动、饱满、富有情趣的?
课堂小结
你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
拓展延伸
一、天地分开,宇宙形成
创世以前,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水是最早生出来的东西。她是宇宙万物的母亲,在她渺无边际的胸膛之上,渐渐长出山来。山慢慢长大,山体里萌生出后来的天和地。
天是男性,名字叫安。地是女性,名字叫启。安和启结合成为天地之神安启,他们生下大气神恩里尔。
思里尔在父母怀中逐渐长大。他力大无穷。他将父亲安托起来,远远地送了出去。于是父亲天与母亲地就被儿子永远地分开了。
恩里尔与大地母亲一起安排宇宙间的事物。
恩里尔和他的妻子宁里尔生出月神和众星辰。月神纳那在天空中进游,把光辉射向四方。纳那与妻子甫卡尔生出太阳神奥吐。太阳神从东山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