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PP模式基本知识一、PPP模式的概念?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2014年9月23日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二、PPP模式的特点?伙伴关系:独特之处是项目目标一致,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利益共享:共享社会成果,使参与者的私人部门、社会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风险公担:区别于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伙伴关系是基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关键。三、PPP项目的分类?经营性项目: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非经营性项目: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四、PPP基本运作程序阶段流程政府职责社会投资者职责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项目确定对项目的PPP具体模式进行分析确定社会投资人招标投标确定投资人和具体合作方案谈判、签约成立SPC确定和发布招标文件对标书进行评估初选社会投资人与投资人谈判并签订投资协议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标并与政府谈判与潜在的融资主体提前进行沟通筹备成立SPC开发运营项目开发建设项目运营监督支持与金融机构及相关合作单位签订合同组织项目开发建设组织项目运营移交终止项目移交SPC清算接管PPP项目自己运营或另找运营商向政府移交项目清算SPC1、前期准备阶段由政府主导所做的工作就是项目筛选,项目的准备,主要包括:科研报告、物有所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我们介入的前提条件:项目已经完成或能够通过政府物有所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满足合法合规性要求。※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金(2014)11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的通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积极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物有所值评价。物有所值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实施方案、项目产出说明、风险识别、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完成后,项目本级财政部门应组织编制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并报省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备案,并将报告电子版上传PPP综合信息平台。省级财政部门应每半年将本地区的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信息上报财政部备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财金(2015)2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论证主体:各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PPP项目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