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白玉苦瓜》回文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玉苦瓜》回文初探.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6/11/1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玉苦瓜》回文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白玉苦瓜》回文初探摘要:《白玉苦瓜》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艺术成熟后期的咏物怀古抒情之作,写于1974年。此诗的回文技巧在现代诗歌中可谓独具匠心,无后起之秀。本文对《白玉苦瓜》一诗回文技巧的运用进行初探,从情感和写作手法上剖析回文艺术的形成,旨在体会余光中诗作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关键词:余光中;白玉苦瓜;回文作者简介:周雪(199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白玉苦瓜》一诗收集于余光中的第十本诗集《白玉苦瓜》中,出版于民国六十三年。工艺品白玉苦瓜,现珍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余光中在自序中认为“瓜而曰苦,正象征生命的现实”,因此作诗歌咏这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此诗在情感和语言上具有连贯性,构成浑然天成的境地,这为反复回文提供条件。《白玉苦瓜》共三十六行,分三节,每节十二行。该诗是现代自由体2写法,句子长短不一,顺着诗序脉络的伸展,情思波涌的内在节律参差错落地表现出来。从正序来看。第一节描写白玉苦瓜这件艺术品的状态、样貌。苦瓜在“睡态”中表现出吮吸生长、外形饱满的熟态之状,在展览厅柔和的灯光下静自沉睡生长,脱离了涩苦,它“茎须缭绕,叶掌抚抱,圆腻酣然而饱满新鲜”。在第二节中,这件艺术品被诗人扩散成多层意义和多种象征,这与时代背景有关。余光中的作品,尤其是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如《乡愁》、《乡愁四韵》等诗,描绘出一个属于六、七十年代的心境――传统中国文化的矛盾情感。这个时期台湾弥漫着浓厚的中国意识,中国文化成为他创作的灵魂,余光中选择以文学创作来超越时代的矛盾与现实的距离。诗人追溯历史,思索现实。诗中写“婴孩”小时候不知爱护九州“母亲”,从“硕大的胸脯”,到“肥沃的土地”,诗人很自然地将苦瓜、祖国和民族联系到一起。“婴孩”对九州“母亲”无比依恋,“母亲”用“恩液”哺育“婴孩”,既是写白玉苦瓜获取营养,也是写包括诗人在内的华夏子孙在祖***亲的“哺育”下***成才,是对古老民族文化的尊敬、感激之情。“皮靴踩过,马蹄踏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辗过”是民族、国家、个人不曾想到的苦难和厄运,外国的侵略踏上了古中国的土地,古老的民族文化遭受严峻的考验。这只得以保留的白玉苦瓜似乎是灾难中的幸运儿,但是其他珍贵的古老文物呢?千千万万朴实的中国人民呢?诗人带给我们的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3第三节诗人回归到现实当中,隔着玻璃来看,苦瓜是一只产生在人间的仙果,因艺术加工成为玉雕而不朽,获得现实中的永恒,达到甘境。余老在《白玉苦瓜自序》里说:“神匠当日临摹的那只苦瓜,像所有的苦瓜,所有的生命一样,终必枯朽,但是经过了白玉也就是艺术的转化,假的苦瓜不仅延续了,也更提升了真苦瓜的生命。生命的苦瓜成了艺术的正果,这便是诗的意义。短暂而容易受伤的,在一首诗里,变成恒久而不可侵犯的,这便是诗的胜利。”苦瓜因用白玉雕塑而成,灵魂得到升华,这是对艺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因艺术而脱苦的感悟。从正序来看,全诗结构为:现在的熟态――过去的苦状――超越时空至永恒的甘境。回文时,本诗的感情也可说通。以末句为首句,以首句为末句,以第一节为第三节,以第三节为第一节,诗的内容有以下变化:第一节写诗人面前玉雕苦瓜曾经是久朽的,因成了艺术品而不朽。以此为诗作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