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谈王小波之《沉默的大多数》.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王小波之《沉默的大多数》.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22/3/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王小波之《沉默的大多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王小波之《沉默的大多数》
最近一直在看王小波的散文,我所体会到的王小波是幽默的,同时也是深刻的。他总是以幽默的方式,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构社会复杂的事态,意味深长。我觉得王小波这样一种深刻的力量,是来自于他本人对社会以及人性的阴暗面有着谈王小波之《沉默的大多数》
最近一直在看王小波的散文,我所体会到的王小波是幽默的,同时也是深刻的。他总是以幽默的方式,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构社会复杂的事态,意味深长。我觉得王小波这样一种深刻的力量,是来自于他本人对社会以及人性的阴暗面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批判。
王小波曾经说过,“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在散文《沉默的大多数》中,“沉默”——王小波指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文中写到自行车乱放这个问题是不能用语言来解决,而是要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但是这种沉默是恶劣的,是我们应该反对和批判的,属于文化上的劣根性。而如果当权力处于绝对地位,处处打压人们,并且剥夺人们话语表达权利的时候,沉默就又成了人们抵抗权威的一种方式。在文中,王小波以在“文革”中的历史遭遇来证明,并且以十分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在幽默中又饱含辛辣的讽刺。面对权力的打压,出现了两个不同圈子的人。一是属于 “话语圈”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言说特点或规矩,就是按照权力话语所规定和传授的“台面上的语言”来思索和说话,主动交纳“话语捐税”,这是不自觉的一种意识,也是
“权力话语”长期规定的结果。《红楼梦》里正在联诗的两位姑娘突然冒出“颂圣”的句子;云南集市上的老乡以“斗私批修”,要求知青付足水果钱的;选择到“积极代会”上去“讲用”的知青,争做积极分子,以及在班上积极发言,争当干部的学生等等,这些人潜意识或无意识的目的都是为了挤进“话语圈”,从而获得一席安全的存身之地。而这样的声音只能造成对现实扭曲的反映,对他人做出不切实际的批判。人生最悲哀的并非不能说真话,而是不管怎么用崇高的圣人的言语来支撑也掩饰不了其真实的虚假和苍白。其实,在我看来这也算是国民劣根性的一种体现,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我们民族对权力的无限崇拜,对人性劣根性的冷淡漠视,从而导致我们民族集体犯了王小波所说的“癔症”。人们沉浸在劣根文化的酱缸里而不知道自己的丑陋,不能自醒。因为我们都被“权力话语”所奴役而变得“沉默”。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圈子则指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称之为“古往今来最大的弱势群体”。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而王小波属于后者,但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他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