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蒹葭》教学设计
萧县思源实验学校 孟仪倩
【教材分析】
《蒹葭》是国家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以“写景记游,状物抒情”为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丰富内涵。《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优《蒹葭》教学设计
萧县思源实验学校 孟仪倩
【教材分析】
《蒹葭》是国家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以“写景记游,状物抒情”为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丰富内涵。《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优美含蓄的抒情诗。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历久弥新,,要拉近古代经典和学生的间隔 ,让遥远的《诗经》唱出不遥远的歌声.(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对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比较感兴趣。但《诗经》的节奏和学生熟悉的五言、七言诗不同,他们容易只关注内容,而忽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气氛,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提供朗读的时机,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目的的达成分三个步骤:想象一片景,寻找一个人,感受一段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通过熟读成诵加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运用多种朗读手段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我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培养和进步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歌意境及抒情主人公形象。
难点: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法、诵读品读法、探究研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踏上溯源之旅
1。导课:
大屏幕展示出自《诗经》的成语,学生齐读.
《诗经》是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几千年前的成语还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由此可见《诗经》旺盛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蒹葭》去聆听远古先民的心声。(精品文档请下载)
2。导学:
(1)简介诗歌自学方法:
读诗和读古文不一样,不一定要落实每一句的翻译,但要知道关键字的意思,因此在自学时要擅长借助课后注释。
(2)学生自读课文及课后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字音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②字意
抽查表示位置的四个字意思:
湄:岸边 坻:水中高地 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在黑板画出一条河,点名同学根据四个字的意思在河中标出相应的位置。
二、欣赏一片景
点名三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同学听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提问:你看到怎样一片景,在哪些句中表达?
预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指导朗读,体会语气:
蒹葭苍苍和蒹葭苍茫比照,体会叠词的韵味。
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总结】“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形成音乐上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美.(精品文档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