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第一页,共66页。
第一节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
第二页,共66页。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
俗称“蜘蛛疮”
第三页,共66页。
第四页素的应用
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仍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使用激素可减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
第三十二页,共66页。
第二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第三十三页,共66页。
临床表现
▲疼痛
▲瘢痕
第三十四页,共66页。
治 疗
◆神经阻滞疗法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第三十五页,共66页。
关于神经阻滞
机制
用药
方法
安全性
技巧
第三十六页,共66页。
几个概念
▲神经阻滞(nerve block ):是指在末梢的脑/脊髓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附近注入局麻药从而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用神经阻滞方法来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疼痛性疾病
▲神经阻滞与局封:从作用机制、作用部位、用药、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均不相同
第三十七页,共66页。
神经阻滞疗法的目的
▲缓解PHN的急性疼痛
▲缓解PHN的异常疼痛与感觉
▲缩短PHN的治疗进程
▲预防PHN的发生
第三十八页,共66页。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
●阻止病毒入侵神经系统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抗击炎症
第三十九页,共66页。
神经阻滞的用药
★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地塞米松、曲安奈德
★营养神经药:甲钴胺(弥可保)、
★神经灭火药:无水乙醇、酚甘油、阿霉素、亚甲蓝
★其它:干扰素等
第四十页,共66页。
神经阻滞方法
▲皮下神经阻滞
▲神经丛、干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第四十一页,共66页。
皮下神经阻滞(一)
病例选择:疱疹消退后3~6m 100例
用药:%布比卡因5ml++NS10ml共16ml
方法:~,qd,3次/疗程,最少3次,最多10次,平均4~6次
效果:97%有效
吴纪利《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进一步探讨》
第四十二页,共66页。
皮下神经阻滞(二)
病例选择:疱疹消退后1m~3y 28例
用药:%布比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
方法:每点注入药液1~,qw,1~3次/疗程
效果:50%(1次),96%(2次),100%(5次)
章云海《皮内注药治疗疱疹后神经痛28例疗效分析》
第四十三页,共66页。
神经丛(干)阻滞(一)
病例选择:疱疹消退后1m~3m 3例
用药:%罗哌卡因25ml+地塞米松5mg+弥可保1mg
方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25ml/次,qd,5~7次/疗程
效果:优
第四十四页,共66页。
神经丛(干)阻滞(二)
病例选择:出疱期 19例
用药:%布比卡因5ml++地塞米松5mg+三氮唑核苷200mg,NS至10ml
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每点注入药液3~5ml,隔日一次,3~5次/疗程
效果:全部治愈
牛秀丽《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
第四十五页,共66页。
椎旁神经阻滞(一)
病例选择:出疱期2~12d 30例
用药:%布比卡因3ml+曲安奈德20mg,NS加至15~20ml
方法:椎旁神经阻滞,每次注入药液15~20ml,隔1~2d一次,3~5次/疗程
效果:全部治愈
文汉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
第四十六页,共66页。
椎旁神经阻滞(二)
病例选择:疱疹后1~3m 21例
用药:1%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NS加至25ml
方法:椎旁神经阻滞,每点注入药液5ml,隔日一次,最短1次,最长12次
效果:90%
廖兴文《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四十七页,共66页。
硬膜外阻滞(一)
病例选择:HZ和PHN 86例
用药:2%利多卡因5ml++ +~2mg+地塞米松10mg,NS加至10ml
方法: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穿刺点,一次注入药液,qd,4~5天/疗程
效果:100%有效
常元媛《应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86例》
第四十八页,共66页。
硬膜外阻滞(二)
病例选择:出疹后17~31d 70例
用药:硬外 %~1%利多卡因5ml+曲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