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传统书法之当代窘状.pdf

格式:pdf   大小:29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书法之当代窘状.pdf

上传人:qvuv398013 2016/11/22 文件大小:2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书法之当代窘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书法之当代窘状屠家宝(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五十多年前书法教育的学院格局确立。如今这一划分带来的弊端愈发严重,在创作主体、书法作品艺术价值、书法教育和时代需要等方面显现窘状。在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书法热背后,书法家依然是在封闭的书法圈内坐井观天。除了徒劳兜圈子、做着自娱自乐的精神体操,实在的研究成果对文化建设的裨益仍待商榷。【关键词】书法;文人;贬值;书法教育;当代【中圈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16)04—0079—04每一时代必有其特征,“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1古人磨墨挥毫与今人在作文本上写文章无异。如今文字载体、传播媒介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文化交流方式与书写****惯。虽然现代人动手写字少,打字复印多,但是我绝不能苟同今人描摹古人的思想、言辞而没有个人创造在内的“书法作品”,也不能认同一些书法家协会“邀请展”、“提名展”、“新人展”等粗制滥造的“书法作品”。正如马啸所言:“大约没有一个门类的艺术能像书法界那样,如此热衷于办展览、参加展览,似乎只有依靠持续不断地搞展览,才可维持书法的‘亢奋’。”嘲十几年前的这一论断放在今天依然合适。同样,邱振中先生指出,书法是“一个从未被现代思想真正触动的领域”嘲,现在,我认为这个领域依然如故,愈发显现各种窘状。创作主体之窘古人写文章,因文具是笔墨纸砚,所以“写”出来的字作为“文字符号”,就像今人在作文本上写文章。首先,单从文章来说,王羲之的《兰亭》作为名篇,书因官而显,尊其为“天下第一行书”,不单纯是看重它的书写法度,还有其文章灵气与其人才气。其次,从主体看,乃是文人。第一类是官员。王羲之官至右军,经常书写信札、奏章,而奏章是呈给皇上看的,写得精致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唐王珍视“二王”书法,以书判取士,从国家层面上确定了书体,更为甚者,数明中期的“台阁体”。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的创始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叛,哪一位不是高官?理论方面,唐张彦远说:“书画用笔同法”,元赵孟烦提出:“书画同源”,这两位既是文人又是高官。另外一类主体是高僧。佛法修行高人一筹。研究古代思想,规避不了“佛、道”思想,这些高僧的作品能称之为“真”书法。是因为这些高僧中,有些是入世以后再出世,儒家经典绝没少读像朱耷、石涛。这一类人首先创作文学作品,再用文具书写出来,这才算得上书法。如今大批美术生报考书法专业,学校招生录取降低了文化知识门槛。从源头上造成了创作主体与古人相比不达标的情况。不排除中文、考古等专业学生跨考书法,但这在数量上不占多数。大大小小书法家协会一般是事业单位,其中专职书法家大多任行政职务,潜心钻研的时间与精力多少打了折扣。据笔者初步统计,协会行政人员安排冗余,仅某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多达208人。以“第十五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集”(2015年12月)为例,参展的35位“书家”的“书法作品”除个别外均是“画”古人衣钵,原地踏步。随机翻开诸如《楷书吴镇题画诗》、《草书陶渊明诗》、《临西周旅鼎铭文》、《草书李白(将进酒)》等等,***裸地显示出“书家”文学底蕴的浅薄,这种怪象令人瞠目结舌。而更严重的是,无数此类“书家”前赴后继,将组成浩浩荡荡的“第十六回”、“第十七回”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