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回忆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过程_赵海宽.pdf

格式:pdf   大小:20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忆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过程_赵海宽.pdf

上传人:1243595614 2016/11/26 文件大小:2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忆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过程_赵海宽.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7主持人:张晓莹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面对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当前我国金融业的飞快进步,我想起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扩大货币内涵、划分货币层次,即把我国的货币划分为M0、M1、M2、M3几个层次的过程。回忆和研究这一过程,对于更好地运用货币层次,加强宏观调控,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金融事业,具有积极意义。货币内涵的变化在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之前,我国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主要为个人与企业之间进行消费资料交换服务的现金是货币。而企业之间的物资流转,由于基本上都是在国营企业之间进行的,不改变物资的国有属性,不属于商品交易范畴,因而为这种物资流转清算价款和在机关、团体等单位之间划拨资金的转账结算,及其依托的银行相关存款,不能算作货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合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同国营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都改变了商品的所有权,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易,因而为这种交易服务的转账结算及其依托的银行相关存款也就成了货币。经济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我国扩大对货币内涵、划分货币层次的认识,发展货币理论,改善货币流通的调节工作。在此情况下,我国当时的不少经济和金融理论研究工作者,都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一问题。他们中有的翻译或介绍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做法和经验;有的带着这一问题,深入我国经济实际,进行调查调研,找寻科学的、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于是不少人开始在报纸刊物上发表文章,或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和建议。本人作为这一人群中的一员,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发表了一些看法。例如1983年3月,我就在《关于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的一些意见》一文中提出,“商品购买力是购买商品的能力,是由货币体现着”,而在现代社会里,货币又是由“现金和在银行的可用于转账结算购买商品的单位活期存款所体现”。“因此为了全面研究货币流通状况,准确掌握币值和物价的变化趋势,必须研究市场现金流通,同时又要研究银行单位活期存款”。在同一文里,我还按照我国实际情况,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提出了我国货币层次具体划法的设想,即第一个层次为现金;第二个层次是现金加可用于转账购买商品和其他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第三个层次是储蓄存款和各种定期存款。总之,当时形势的发展,急需有一个机构对理论界已经提出的各种设想和方案,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个能为多数人赞同的货币内涵扩大、层次划分的意见。这个任务就自然落在了中国金融学会的肩上。当时中国金融学会拥有近十个专题研究会,其中一个就是“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于是中国金融学会秘书处就把这一任务交付给这一研究会组织办理。货币内涵的界定和层次的划分1985年7月2日至6日,中国金融学会的“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会议由该会负责人周骏教授主持,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我国货币的内涵和层次划分。参加这个会议的有俞天一、林继肯、曾康霖、虞关涛、吴晓灵等几十个经济金融学教授、专家和研究人员。我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身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货币的内涵,除现金以外,还应包括可以用于转账结算的单位活期存款。研究货币流通问题,既要注意现金量的变化,又要注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