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459972402 2022/3/1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
,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撞骗罪包括骗取财物,
而且指出“在招摇撞骗中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情况下,
本罪与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应当按照重法优于轻
法的原则适用法条。 ”③我们认为,从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
定原则来分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的,应
当定招摇撞骗罪。
三、办理电信诈骗罪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电信诈骗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
犯罪手段隐蔽性技术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往往造成
“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 。
(一)因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 , 导致取证难
电信诈骗作案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与被害人直接见
面或直接接受现金 , 多是通过汇款或者转帐方式获得赃款 , 因此被害人无法直接指证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也自
恃没有被害人直接指认而拒不认罪。犯罪嫌疑人接收被骗钱款的银行XX,也往往是犯罪分子购买伪造的XX后到银
行开立的XX,或者直接从他人手中购买以他人名义开立银行XX,或者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请不知情的普通群众开设XX,多个XX交替、循环使用,且每个XX使用较短时间甚至一两次后就不再使用,导致跟踪追查取证比较困难。即使抓到了有关犯罪嫌疑人,获取的证据中直接证据少,一般都是间接证据,难以形成证据锁链,难以揭示案件全貌。
(二)因犯罪分子的流动性强,且反侦查能力较强,导致抓捕难
首先,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或者降低风险,一般都不
使用固定,联系工具多为无开户资料或不以实名注册开
户的手机或网络 , 因此锁定具体的作案地点与作案人有
很大难度 ; 其次,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
异地跨行甚至跨国取款的方式,地域流动性大;最后,在有
些团伙诈骗作案中,多数成员间并不熟悉,一般都使用绰号
或假名,犯罪分子之间多是单线联系,只和自己的上下家联
系,甚至在遥控指挥下, 分工明确,只做自己被安排的事情,
如有人只负责打欺骗被害人,有人负责转移钱款,另外
有人专门负责到银行取款,这导致公安机关很难将涉案人员
一网打尽。
(三)因为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定性和处理难
一是由于我国刑法中没有专门规定电信诈骗犯罪,只能结合《刑法》第 266 条普通诈骗犯罪的刑法条文进行定罪及
处罚。但是,有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诈骗时,也有用伪造的XX开办银行XX、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行为,这些手段行为是否同时涉嫌其他犯罪,是否需要数罪并罚,值得探讨。二是犯罪金额与共同犯罪的主从犯问题有时难以认定,导致量刑有一定难度,诈骗犯罪针对的一般是不特定的用户,其受害者在地域上的分布往往十分广泛,一些被骗金额小的受害者并不愿意主动报案,因此往往难以核定具体的涉案金额。三是有些团伙成员不是主犯,虽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