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原肺水肿新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4页
简史
世界上首例高原肺水肿发现 ,因患高原肺水肿死在海拔4,300m的高山站。
于1937年在秘鲁首次报到 一例然而通气反应钝化者,暴露低氧环境时因通气量不足而肺泡氧分压降低,从而导致缺氧,特别是夜间易发生较严重的低氧血症;这与高原肺水肿常发生在夜间相符。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4页
病理
急性肺水肿主要病理改变 肺水肿、肺栓塞和肺梗塞。肺的重量比正常人大2---4倍。
气管、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的泡沫样液体。
肺泡壁增厚,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透明膜形成。
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管腔内广泛微血栓形成。
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扩张。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4页
临床表现
多数人抵达高原后1---3天内发病。
1、症状
头痛
胸闷
咳嗽 大量白色泡沫或粉红色的泡沫样痰,量多
者可从口腔和鼻孔涌出。
呼吸困难 被迫端坐,夜间加重,严重者有窒息感。
神志不清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4页
2、体征:
1口唇、甲床紫绀明显
2心率增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血氧饱和度下降。
4最重要的体征为:满肺湿性罗音
5右心衰 颈静脉怒张、浮肿、肝肿大并有压痛。
6眼底改变 视网膜静脉弯曲、扩张,动脉痉挛,视神经乳头充血,散在点状或火焰状出血症,提示病情严重。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4页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早期 为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不清,肺叶透明度降低。
随病情发展 肺门阴影扩大,肺门周围及肺野内出现散在点片状或云雾浸润阴影,常弥漫性不规则分布,多以右侧中野明显。
肺动脉圆锥凸出,右下肺动脉干直径增大。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4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4页
2、心电图:不一,较常见的是:
心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
尖型P波 常在Ⅱ、Ⅲ、avF导联,V1--V2 导联尖峰P波明显;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速。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4页
3、血液动力学:主要特点
肺动脉压力高(平均46mmHg),吸入100%的氧肺动脉压迅速下降,但不会降到正常值。
肺小动脉阻力增加(平均13单位)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4页
海拔4558米急性高原病和正常人的血气分析
非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反应 高原肺水肿
SaO2(%) 83 78
PaO2(mmHg)
PaCO2(mmHg)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4页
诊断
1 凡快速进入高原地区者。
2 出现剧烈头痛、极度疲乏、严重紫绀,呼吸困难(安静时),咳嗽,咳白色和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湿性罗音;胸部X线有点片状或云雾浸润阴影,诊断即可成立。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4页
治疗
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高枕位)卧位。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严禁大量饮水。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4页
2、氧疗 增加血氧饱和度,减低肺动脉压,改善症状。是挽救病人的关键。
1)吸氧 100%氧,4L-8L/min,湿化瓶内加祛泡
沫剂,如50%-70%乙醇或二甲基硅油。
2)高压氧舱治疗 迅速使血氧分压提高十几倍。
可迅速控制脑水肿;控制和消除肺水肿;防治病情恶化而造成严重后果。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4页
治疗的重要环节。
1)氨茶碱 ,加入葡萄糖液20ml
中缓慢静注,4~6h后可重复。
2)酚妥拉明 其药3~5mg,加入葡萄糖液
20mi中缓慢静注,1~2/d,也可用10~
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
静滴。 α-受体阻滞剂,可扩张体循环小动
脉和大静脉。
3)硝普钠 :同时扩张动、静脉,有效降肺动脉
压。用于严重肺水肿患者。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4页
4 减少肺血容量 可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20%甘露醇250ml静滴,或呋塞米(速尿)20mg静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