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产.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产.doc

上传人:陈晓翠 2011/8/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产
2010-01-23 08:12:55 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上海)
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民间如此饥饿,茅台酒为什么还在继续生产?原因,一时难以说清。茅台酒厂集体署名的《纪念周林逝世一周年》一文,有如下一个细节,也许可以从中看到某些关联性……
先引数据:1959、1960、1961三年的时间,茅台酒合计产量为2079吨,,1939吨为中国人自饮。在那个年代能饮茅台酒的当然不是普通百姓。
生产这些酒需要多少粮食呢?
根据茅台酒厂历年使用原粮统计,这三年实际用粮是2260万斤,其中高粱1085万斤,小麦1175万斤。。
众所周知,这三年,缺的就是粮食。那么,这1万多吨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
“灾荒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
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1949年前,战事、匪祸、天灾、人害,几乎年年都有。当地老人回忆,远的不说,民国时期青黄不接的事情,每个村子都遇过,普遍贫穷是事实。而普遍饥饿、大面积死人的事情,好像没听说。民间酿酒,自然得遵循灾荒伦理底线和灾荒市场规则。
1937年,贵州省政府颁布“违背酿酒处罚规则”(10条)。其中,在天灾粮食困难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熬糖、米浆刮布。“对违禁酿酒者,除将酒没收变价及封禁器具外,并依酿酒量,按当地酒价,处以2倍以上4倍以下罚金,再犯者,处以4倍以上8倍以下罚金”。
担任过仁怀政协副主席的周梦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建国前,当地遇上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为了民食,政府下令全县严禁煮酒熬糖,禁令森严,就是下了窖的沙,也不准翻烤,已烤存的酒不许出售。禁期有时长达一年。
但是,1959年后的几年,仁怀只有“饿魂”了。
三年期间,仁怀大事记
当地文件记载——
截至1959年7月16日,仁怀县有各种病人8384名,其中浮肿5335人,%。最严重的三元、大同生产队害浮肿的为9%%。
8月4日,县里贯彻省委书记周林的电话精神。周林要求:各县必须抓紧秋收,大力进行爱国爱社教育,把垮了的食堂,用农忙的形式恢复起来。他还要求:教育小队干部和社员说实话,超产受奖,瞒产批评,私分者要处理。
周林就是仁怀人。电话内容是周林参加庐山会议期间指示给贵州的。
10月17日,县里向农民发出《计划和节约用粮公开信》,信中号召:“忙时多吃,闲时少吃,菜粮混吃。”
12月1日,县卫生科报告:回龙、喜头、学孔等地11名农民有一个多月没吃粮食,水肿不消而死亡。
1959年年底,当年的茅台酒产量为820吨,比大跃进之初的1958年高出197吨,是1953年产量的10倍以上。同年,国家投资茅台酒厂120万元搞扩建。
伴着农民“闲时少吃”和国营茅台酒厂放开肚量“耗粮”,进入了1960年。
2月16日,县里的简报显示:全县发病人数达16864名,其中浮肿9073,严重6141人。1959年12月下旬到1960年2月14日,共死亡3718人(其中,路上死亡217人)。
6月29日,县里决定,今年夏粮丰收,外调150万公斤、茅台原料250万公斤。
10月30日,全县五级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庞耀增号召说,全县要准备稻草、谷壳、苞谷杆叶、青杠子(一种植物)各500万公斤,红薯藤1500万公斤,荞杆子7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