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以陶为伴以寺为家.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陶为伴以寺为家.doc

上传人:黛玉文档 2022/3/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陶为伴以寺为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陶为伴以寺为家
作者:

今天,一提山西,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想到“煤”与“煤老板”,仿佛它们是山西的“土特产”。处处矿窝的“黑金”和一掷千金的“土豪金”印在大以及重要房屋建筑的朝向都是偏45度向,思考后向何努先生建议不按常规的正南北方向去布方发掘,按照45度角布设考古探方,也就是基本按照大型建筑本身的座向发掘。结果在接下来的考古中,一座3排18个柱网结构的达52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被发掘出来。而这个建筑是目前中国最早、面积最大的单体宫室类建筑。2010年始,陶寺考古队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陶寺“手工业作坊区”。而实际上这一区域并没有真正的做过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勘探先行,高江涛带领考古钻探工人对这一近2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重新的钻探。洛阳铲打下去的每一个探孔都亲自查看,整体观察,而不是简单的交给钻探工人完事,这样就对整个手工业作坊去有了一个格局性与线索性的较为清晰的掌控。之后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座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回字形建筑基址,怀疑是管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官署”所在。2012年,陶寺考古的重心又回到了宫殿区,作为考古领队的高江涛开始思考怎么发掘宫殿区。虽然,这一区域以往也做过勘探和部分发掘,高江涛总觉得还是有必要像手工业作坊区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掌控,于是开始新的一轮考古钻探。必然之中总有偶然,考古发现有时就是从“偶然”突破的。在这次钻探中的一天上午,由于内急,考古队老技师张官狮跑到近处的冲沟里小解,事后抬头一看断崖,似有异样,喊来高江涛,发现断崖裸露的竟然是“夯土”。在早期的中国古代社会建筑都是用土夯打建筑而成,夯土就意味着不是重要建筑,就是城墙。高江涛激动的赶紧沿断崖探寻,发现50多米夯土还在延伸,那就很有可能是城墙呀。他迅速调来所有探工沿可能的城垣走向钻探,果然发现了四道城垣围起一座近13万平方米的城址,虽然城墙有些地段被后来冲沟破坏掉,但整体还比较完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近13万的城址所在正是以前的“宫殿区”,那么这个城可能就是“宫城”。接下来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漫长而细致的考古发掘以确认宫城的存在,经历了5年的连续发掘逐渐证实了这一重大发现,成为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入围2017年度中国重大考古发现。此事,被圈内朋友戏谑说成“一泡尿,一座宫城”,言语虽不雅,却是实情。长期的田野工作,虽有重大收获,却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照顾家庭与孩子。尤其孩子多么期望与爸爸一起玩耍。高江涛的女儿仿写一首诗《请开门》写到:
请开门,妈妈的大方回来了。
请开门,姥姥的慈祥回来了。
请开门,弟弟的调皮回来了。
请开门,妹妹的可爱回来了。
请开门,爸爸的高兴回来了。
我的美好回来了!
考古大多是野外作业,各种辛苦不言而喻。当问起田野考古生活时,高江涛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可能是经历了太多。稍思之后,高江涛说其实现在的条件比前辈们的好太多。考古的野外生活并不像影视作品里描述的那样充满神秘而丰富,反而是枯燥和辛苦。有这么一段顺口溜是考古人的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捡陶片的”,把考古人的野外调查工作说的比较形象真切。对于陶寺考古而言,高江涛印象深刻的活动之一就是“迁徙”。虽然考古发掘的地点就是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