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zhangshut 2022/3/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大部分: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才普施
(成本控制涉及多专业、多方面,加强每个细节的管理和节省,可以万涓滴水汇聚成河,形成大的节省。)
1设计管理原则
,方案设计对建设项目成本的不适合的位置布置建筑;
2综合考虑高、低层建筑及地下车库布置的经济性;
3降低基础总造价;
4提高地下建筑利用率。
地形与总图设计
K朝向与风向R建筑布局应尽可能考虑朝向、日照要求,应作风向模拟分析来
确定建筑布置。
K挡土墙R地形变化较大的场地、对各种挡土墙形式、高度进行分类、分级,应尽可能优先采用放坡绿地或逐级退台的方式,避免采用高大的挡土墙,以降底成本。
K土方平衡R结合场地地形特点、应尽可能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
1挖方应计算地下建筑部分;
2填方应考虑松散系数;
3平场开挖与建筑地下部分开挖应力争一次完成。
。地质初勘反映持力层等地质状态变化大的项目,应多作包含持力层状态的剖面进行竖向设计比较,以准确把握基础状态。
K建筑标高R场地设计应与周边规划道路、场地相衔接,结合现状高差及地质状况,合理确定建筑布置及正负零标高,避免深挖、高切及深基。
K小区车行道路(在满足车行交通、消防车行、车库出入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道路长度。
K车库出入口R合理诜择地下东库出入口位置,尽量避免地面出现大体量的旋转车道。
设备专业总图设计
K总图布置的原则R综合考虑建筑布置、负荷分布、外部接口、地形地貌、环
境景观以及分期实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备专业的负荷中心、管线管廊及构筑物总图布置。
K给排水总图布置R综合考虑给排水专业给水管、消防给水管、污水管、雨水
管等管线管廊,以及污水处理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在总图的平面和竖向的布置:
1场地竖向设计及小区道路设计,充分考虑雨、污排水的排向及经济合理性,避免高差大的跌排水井;
2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管网资源,充分利用市政给水水压供水,合理利用市政雨、污管道高程,重力流排水;
3要能解决好室内外各类管道的合理连接,尤其解决好重力流的排水管道的合理连接。
K雨水回用R尽可能利用雨水收集技术,作雨水回用设计。
K电气设备用房总图布置R开闭所、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的总图布置:
1主要电气设备房(开闭所、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等)的点位尽量靠近各自的负荷中心,并应满足供电半径的要求,尽量不设置在最下面一层,或应避开上一层的卫生间、厨房、水泵房等房间;
2柴油发电机房尽量靠近变配电所,且临贴建筑的外墙布置;
3冷水机房应尽量靠近为其空调主机供电的变配电所;
4大型小区及城市综合体电气设备房的位置及数量应考虑工程分期、物业管理、业态撤分的需要,在一期工程内设置必要的电气设备房确保一期工程通过各种验收、使
用。
K电气管网总图布置R优化强电、弱电管网走向,合理布局。
环境总图设计
K景观设计介入R景观设计应在方案设计进行中介入。
K环境性价比R单位销售面积的环境成本特别是绿化投入的性价比极高,建筑
方案设计应引导景观方案设计:
1建筑方案所形成的环境空间应有利于景观方案设计的再创造;
2场地坡度较大的项目,顺势而为解决各种开发需求,是建筑、环境设计布局的原则;
3建筑布置应尽可能保护原生态,有利于营造出有生态特色的小区环境;
4小区环境设计最迟应在小区方案设计后期介入。
K绿地率R绿地率必须大干“设计条件”所要求的比例,但不宜超过太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更不能因难度大而虚算。
以查现抗翅丕、区方案设计之前业主方应对场地现状树木进行调查,在实测1/500地形图上对原生树木中较大或树种较好的树木,逐一标注其坐标、树根部标高、胸径、树高、树冠直径及树种等数据。
1利用牛态资源力在总平面设计及竖向设计时,尽可能结合小区建筑形态及建筑风格,保护并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是最有效的提升小区品质、增加附加值、降低成本、促进销售的途经。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百年以上的古木及名贵树种必须保护;
2成片林木应保护其生态;
3应尽可能保留那些胸径较粗、树较高、树冠较大或树种较好的孤植树。
K利用水体景观资源R当项目用地周边或项目用地范围内有江河湖泊、次级河流、人工水体等水体景观资源,“设计条件”明确保护要求的应严格执行,并充分利用水体景观资源提升设计品质。
K小型水体保留利用R当项目用地范围内有溪流、水塘、湿地等天然或人工的小型水体,设计条件未明确保护要求的,是否保留利用应作如下考虑:
1视项目容积率、覆盖率状况,判定是否有保留利用小型水体的用地条件;
2调查项目所在地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
3调查小型水体上游汇水面积内的开发建设强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