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明代绘画史
叶康宁
明初画院及浙派
明代恢复了被元代废弃的宫廷画院,但与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相比,不论规模还是创作活动都大有逊色。画家没有专业职位,政治待遇低下,有一些画家虽有官职但都是锦衣卫,授锦衣卫的画家为数不少,但“锦衣画史亦称他及其追随者为江夏派。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由于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画坛主流地位,而被新兴的吴门派所取代。
霸桥风雨图
浙派三大家
浙派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戴进、吴伟、蓝瑛三位明代画家。是明初绘画派制之一。其代表人物戴进,上承南宋院体画家李唐、马远、夏娃等画风,善画山水,迹 工人物、花卉。因戴进中浙江人,故称这一画派为“浙派”。吴伟亦工山水,为“浙派”的盟主,用笔雄健豪放,纵横自如。明末蓝瑛为浙派殿军,擅长画山水,花 卉,初年秀润,晚年笔力苍劲,学者甚众。
蓝瑛
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但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淅派”之后。蓝瑛字田叔,号 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
蓝瑛绘画特点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突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
二、吴门派及“吴门四家”
画史上的“吴门画派”这一概念是明代后期董其昌明确提出的,因为其核心人物沈周、文征明,都是江苏吴县人,吴县在春秋时为吴王建都之地,又称吴门,故称此派为“吴门派”。此画派最盛时在明嘉靖年间,约公元 1509 年左右。    吴派画家各具风貌,但总体上属于文人画派体系。这些画家大都通过师生、姻亲、文友的交往,相互濡染,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类型。    吴派画家的艺术风格主要继承宋元以来文人画传统,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古典文化和艺术修养。他们的作品变元人的疏简放逸为文雅蕴藉,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的代表,影响深远。
“吴门四家”
般认为吴门画派兴起于沈周、文征明,属于这一画派的主要人物还有唐寅、仇英。这四人合称“吴门四家”,又被称为“明四家”。
沈周 (1427 一 1509)
沈周 (1427 一 1509) :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 ( 江苏吴县 ) 人。他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大多描绘江南风光或园林景物。画法在取元人之外,又远追五代、北宋,但很少受南宋画院影响。他是很重文化修养的文人画家,诗书画都很精到,尤善诗书画一体结合的文人画风。沈周一生不仕,博览群书。其山水初承家法,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后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 40 岁前多做小幅画面,后拓为大幅,风格沉着浑厚,画面以表现意境趣味为重。除山水外亦画花鸟、人物,淡墨浅色,情满意足,为吴门派宗师,文征明、唐寅都曾先后出入其门。沈周的代表作《庐山高图轴》。
魏园雅集图
落花诗意图
霸桥风雪图
文征明 (1470 一 1559)
文征明 (1470 一 1559) : 初名壁,字征明,号衡山,与沈周同为长洲 ( 江苏吴县 ) 人。幼不聪慧,稍长才智颖发,诗书画全能。 54 岁曾一度入京做官,三年辞归,一生致力于诗文书画,他的书法体势流利劲秀,为“吴门四才子”(祝枝山、唐寅、徐祯卿、文征明)之一。晚年声望愈高,求画者车马盈门,多以重金相购。文征明绘画远师郭熙、李唐,近追赵孟頫、王蒙。画风早年工丽细致,中年用笔粗放,晚年粗细相间而得清润自然之致。其画可谓是粗中有细,粗的以水墨为主,细的以青绿为主。亦善人物、花卉,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作品有《霜柯竹石图》、《湘君湘夫人图》、《仿梅道人山水图》、《丛桂斋图》、《风雨图》、《春深高树图》、《蹴鞠图》、《仿王蒙山水图》、《桃源问津图》、《浒溪草堂图》、《陆阴长话图》、《扇面画选》、《品茶图》、《万壑争流图》《影翠轩图》。
《空林积雨图》
浒溪草堂图
唐寅 (1470 一 1523)
唐寅 (1470 一 1523) :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吴县人。是由文人发展而成的职业画家,诗书画俱佳,号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