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制度转换相关问题研究
Study of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System Switch
报告人: 吕剑
学校:南开大学金融系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人民币均衡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增长较快,尤其是2006年,顺差总额达到1775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加755亿美元。其实,贸易顺差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贸易顺差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如外汇储备的膨胀,与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摩擦的加大,国内经济通货膨胀风险的增加等。当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给人民币施加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力争在今年缓解贸易顺差问题,处理好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我们主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错位这两个汇率变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并存,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远远低于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工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也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试图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研究二元经济结构、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错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出口对这些变量的动态调整功能,实际汇率错位与净出口之间的关系等,为解决我国巨额贸易顺差问题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二、文献综述
从大量的国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实际汇率及其错位会对一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Cerra & Dayal-Gulati(1999)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反应越来越富有弹性。Edwards(1989),Cottni, Cavallo & Khan(1990),Ghura & Grennes(1993),Daniel & Thomas L. Vollrath(1994),Ofair Razin & Susan M(1997),Domac & Shabsigh (1999),Gue Dae Cho, MinKyoung Kim, Edwin Sun, Hyun Jin & Won W. Koo(2003)均发现汇率错位对进、出口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谢建国、陈漓高(2002),许和连、秘明勇(2002),殷德生(2004),沈国兵(2004),任兆璋(2004),欧元明(2005),唐国兴、徐剑刚(2003),李广众、Lan (2004),吴丽华、王锋(2006)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国内外研究二元经济结构主要是规范性研究,即从理论上探讨了二元经济结构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涉及到二元经济结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寥寥无几。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概念,他们认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是促使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石磊(2002),郭克莎(2004),笔者(2006)构建模型,发现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和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控制变量均具有很强的显著性,模型可靠稳定。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三、二元经济结构、实际汇率错位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依据
(一)实际汇率及其错位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有较强的相关性。由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本币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影响产品的价格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商品进、出口。实际有效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形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形成进出口贸易逆差。另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调整可能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后,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贸易收支状况的变化,呈现出J形。
“博士论金融”系列学术讲座
实际汇率错位是根据实际有效汇率偏离长期均衡汇率之间的差异计算出来的。其中,长期均衡汇率是能够使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实现均衡,对进、出口没有特别的鼓励或限制措施下的汇率水平。因此,本文借鉴Edwards(1989)模型估算出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水平。通过考察贸易条件、技术进步、政府消费、开放度四个变量,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二元经济结构这个变量,采用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作为其代理变量,来计算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然后,通过运用 H-P滤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