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中西诗歌比较.ppt

格式:ppt   大小:3,575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诗歌比较.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3/27 文件大小:3.4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诗歌比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中西诗歌比较
第一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
中西诗歌
一般特点
比较
第二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
一 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
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诗传统;
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第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 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第十二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我是一朵独自漫游的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见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水仙花——华兹华斯
第十三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独上幽岭云深处, 随性且行懒问路。 寻常山涧依石转, 自在水仙闻风舞。   百朵千枝眼欲迷, 一波三折花涟漪。 繁星无聊闪是问, 银河有尽渡无期。
放心对花花自语, 失神忘我我何虑? 看罢终究花似水, 无言始觉水自去。   孤枕数月总是迟, 栏杆拍遍蜀道直。 水月镜花心中非, 仙台蓬山脚下是。
第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表现诗人脱离喧囂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豳静的情境。以声音衬寂静。以光衬出暗。)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第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华滋华斯的诗中,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铺陈大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正是由于运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象是一幅色彩清新的中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象一曲委细周详的低吟曼唱。
第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
三、中、西语言的不同 导致诗歌形式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
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的独特魅力,认为一个“有”字就象一首形象化的诗——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
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
第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二页哦
*
(一)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Thus I 我这样
Pass by 走过去
And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