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桩偏位处理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桩偏位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3/2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桩偏位处理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007-05-1014:06????

【??】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根底,设计采用

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007-05-1014:06????

【??】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根底,设计采用

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93根,桩
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
,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
〔自上而下〕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
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根底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
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
放在基坑南侧,高约,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局部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
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的桩有8根,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
好〔γ=m3,c=13kPa,φ=°〕,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γ=
3
〕。
m,c=,φ=°
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
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
凝土管桩的偏位。
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
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局部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假设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那么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因此,同时考虑
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JGJ94-94〕?中
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后,再由式Rh=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
〔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4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
时取;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
的桩身是平安的。
施工时先去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Rh水平推力使
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平安。
按上述处理思路施工,工期较短,处理费用约每根3000元。
②锚杆静压桩补桩。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局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