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然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第一次接确“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两个名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到一些别人的解释:“何谓优秀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联合方法更趋于深化的联合心灵,那就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还有的是:“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唤醒自我内心的力量,以找到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呢?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实现生命价值的愉悦提升。通过阅读,与思想大师的对话,与自我意识的深层对话,让心灵智慧不断的上下求索。通过讨论,使自我心灵真谛加强与外部心灵力量的联系”。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详尽阐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他说道:“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响的程度”;“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在这里我解开了我有前面的一个不懂的问题——“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又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一个是“外部”与“内部”并不矛盾。“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被人类自身整合就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了。
进一步讲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意义:“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
——越热爱教学的教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保护心灵的开放不断的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达到自身的完整。
“当今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有人听了魏书生的报告,马上就把他的方法运用到班主任的管理中,可惜效果不佳,就抨击魏书生,说他是骗子,还批评魏书生道,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批的“魏书生式”的人物。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了,教育教学方法与各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有关,世界上没有完全两个相同的人,别人的方法对你不一定有效,需要各自自身去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形成各自的教学内部景观,源于各自的心灵。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与真我
“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作者再次提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并用较多的语句对这两个名词下定义 ,却还是让人费解,不太明白。从作者的定义看自身认同是我们自身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凭着这个能力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达到自身完整。
作者用艾伦和埃里克两位教师的故事,对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进行论述。两人有共同出身、共同的成长环境人形成了共同的自我意思;共同的天赋,共同走向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走上共同的教学这条。之后,两个人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艾伦将以手工业者出身为荣的自我意识融入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和教学中,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