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编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厦门六中化学教研组实验八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目的】 1 、理解常见的放热与吸热反应 1 、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实验原理】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例如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而如铵盐与碱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的热能变化称为反应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根据比热容的的公式可以得出 Q=mc Δt (Q: 反应放出的热量;m: 溶液的总质量;c: 溶液的比热容;Δt: 反应前后温度差) 本实验中, 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 50 mL, 它们的浓度分别为 mol ? L-1 和 mol ? L-1 。由于是稀溶液,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 1 g/cm 3 ,所以酸碱溶液的总质量均为 50g ,因此反应溶液混合后总质量 m=100g 。由于是稀溶液,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可以近似为与水相当,取 c= J/(g ·℃) ,代入可得: Q=(t 2-t 1 )kJ (t 2 :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温度; t 1 :反应前酸溶液温度与碱溶液温度的平均值) 又因为中和反应放热,其Δ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 水的反应热,而 50 mL mol ? L-1 的盐酸与 50 mL mol ? L-1 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 mol ,所以中和热为: 【实验器具】仪器:天平、研钵、试管、砂纸、玻璃棒、大烧杯( 500mL ) 、小烧杯( 100mL )2 个、温度计、量筒( 50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环形玻璃搅拌棒、胶头滴管。试剂:镁条、稀硫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钡晶体、 mol ?L -1 盐酸、 mol ?L -1 NaOH 溶液[1]、 mol ?L -1 醋酸溶液【实验过程与结论】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1、放热反应向一支试管中加入 5mL 稀硫酸, 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再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再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2、吸热反应在小烧杯中放入20克经研磨的氢氧化钡晶体, 温度计测量温度, 然后加入10 克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再测量反应后的温度。二、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①如右图所示、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 或纸条),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 ,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 或硬纸板)作盖板, 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2]。②用一个量筒量取 ? L-1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 50mL mol ? L-1 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④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