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周围性眩晕.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周围性眩晕.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周围性眩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围性眩晕
(一)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Meniere病),即内耳眩晕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为发作性疾病。发作时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伴有自发性眼震和平衡障碍,身体不稳或向一侧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等。耳聋呈波动性,眩晕发作时耳聋加重,发作间期耳聋好转;阶梯性加重,每次眩晕发作都使听力进一步减退,至完全性耳聋时,随着迷路功能丧失,眩晕发作也停止。前庭功能试验显示前庭功能减弱或消失。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可能是迷路积水的原因。通常影响单侧,约10%~15%的患者累及双耳。
我国《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2006年,草案)》中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
(3)可伴有耳鸣和(或)耳涨满感。
(4)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耳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可疑诊断(梅尼埃病待诊):
(1)仅有1次眩晕发作,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耳鸣和耳涨满感。
(2)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听力正常,不伴耳鸣及耳涨满感。
(3)波动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无明显眩晕发作。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耳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二)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又称内耳耳石症,是由于耳石沉积于后半规管壶腹脊,头位改变时刺激壶腹脊而发病。40~60岁为高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在眩晕患者中占18%。有人报道,在做睁眼体位试验所查得的体位性眼球震颤患者中,80%是本病。眩晕具周围性、体位性特征。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且具易疲劳性。若令患者采取可诱发眩晕的体位,一般为3~6秒后出现眼球震颤,此潜伏期对本病具有特征性。本病呈良性、自限性病程,一般为数周到数月,但可复发。有些患者唯一的异常体征是体位试验阳性;故有人建议,凡疑为本病者都需做体位试验。
我国的BPPV诊断标准(2005草案):
(1)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关(受累的半规管与引力一致)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眩晕呈旋转性或漂浮感,可伴轻微头痛、恐惧、恶心及不稳感等症状。
(2)Dix-Hallpike试验引出特征性眼震伴眩晕,其特征为:①潜短伏期短(一般1~5秒);②持续时间有限(一般<30秒)。
(3)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快相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快相向下为前半规管BPPV);①恢复坐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②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
(4)鉴别或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颈椎病和后颅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