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pt

格式:ppt   大小:1,11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4/2 文件大小:1.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BKV的流行病学
高传播性、低致病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可能垂直传播、粪-口途径及血液传播

BKV在大多数免疫抑制人群普遍存在,并处于致病状态
BKV的流行病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BKV的流行病学
高传播性、低致病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可能垂直传播、粪-口途径及血液传播

BKV在大多数免疫抑制人群普遍存在,并处于致病状态
BKV的流行病学
免疫系统抑制是导致病毒复活的原因
BKV对泌尿生殖系统有很强的亲嗜性,但在不同病人产生不同的疾病
肾移植病人 —— BKVAN和输尿管
狭窄
骨髓移植病人 —— 出血性膀胱炎
发病率
正常人群约有33%存在BKV潜伏,而在免疫抑制状态下,~20%的人群可出现BKV的激活
肾移植术后的病人约有10~60%尿中有病毒排出,~%
BKVAN发病率在1%~8%,常发生在肾移植术后第一年
发病率
据报道:美国3~4岁儿童中有BKV抗体阳性率50%左右,到10~11岁时达100%,随着年龄的增长,16岁左右BKV抗体阳性率下降到70~80%
瑞典的统计发现在1~13岁儿童,BKV血清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7~9岁高达98%,随后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感染过程
原发感染:主要在儿童。通常无症状或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病毒进入静止状态潜伏在肾脏
当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时,病毒就会被激活并在尿路上皮内不断复制,部分从尿中排除形成病毒尿。病毒尿是BKV复活的标志
BKVAN的危险因素
长期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
病毒复活
缺血时间
血清学阳性患者移植给阴性患者
男性和老年人
某些免疫抑制药物:FK506、MMF
肾细胞损伤
肾移植术后病毒尿的机理
过度的免疫抑制
缺血-再灌注及排异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如与JCV、CMV等
BKVAN的病理表现
BKVAN的特征是病毒在小管细胞内复制,导致小管上皮损伤、溶解以及急性肾小管坏死。BKV通过损伤的小管细胞进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
BKVAN的病理表现
光镜下表现为由浸润的单核淋巴细胞、小管炎和核内包涵体组成的间质性肾炎
特征性的病变是细胞内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周围没有明显的空晕,偶尔呈毛玻璃样外观
BKVAN分期
早期 —— 非炎症期
结构破坏期——炎症期
纤维化期
晚期 —— 硬化期
临床表现和预后
通常表现为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异常,而无明显的全身性症状
常伴随输尿管狭窄、淋巴囊肿、尿路细菌感染、血尿和巨细胞病毒感染
一旦确诊,临床演变多样,但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差
输尿管狭窄
由于BKV寄居在尿道上皮内,免疫力下降后使BKV大量复制,上皮细胞脱落,输尿管产生溃疡,平滑肌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致疤痕修复,反复纤维化导致输尿管狭窄
出血性膀胱炎
肾脏是BK病毒潜伏、感染最常见部位,可经免疫组化证实;原发性BK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其他各种疾病,包括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膀胱炎
检测方法
尿液中decoy细胞(圈套细胞)的检测
PCR法测BKV DNA:
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
其他:电镜检查,血清学检查
尿细胞学检测
decoy 细胞是指嗜碱性的、胞核较大的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中含有玻璃样变性的BK病毒包涵体
一般认为每10高倍镜视野decoy细胞>5个为阳性反应
decoy细胞检测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8%
作为临床常规筛选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肾移植患者中,病毒血症与病毒尿症在数量上并不存在相关性,是不同组织中BKV独立激活的结果;BKV尿症很普遍,而BKV血症则与BKVAN和移植物排异有关
尿BKV %,%
血清BKV-DNA检测的敏感性100%,特异性为85%
穿刺活检
是诊断BKVAN 的金标准
组织病理(光镜) 检查是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基础,光镜下可以发现BKVAN 患者的穿刺标本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细胞核增大,核内有病毒包涵体,周围有单核白细胞浸润
穿刺活检
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未发现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沉积
电镜下可发现受感染细胞的核内病毒包涵体是由光滑无包膜的、直径为45 nm 的电子致密颗粒所形成簇状的类结晶体组合而成
诊断程序
检测尿中BKV,如阳性则进入下一步
尿检阳性者行PCR检测,如阴性则列为BKVAN的低危人群。若血阳性则再进入下一步
血阳性者作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如病理排除则列入高危人群,如病理确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