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师说》教案2 必修3.doc

格式:doc   大小:14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师说》教案2 必修3.doc

上传人:ranfand 2017/1/12 文件大小:1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师说》教案2 必修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2 苏教版必修 3 备课时间 2013 年8月 31日备课:孟艳审核:何淑静上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 1. 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诵读全文。 3. 探究第一段的思想观点并理清本节层次。教学重难点重点: 1. 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诵读全文。难点:探究第一段的思想观点并理清本节层次。教学参考必修一参考书与网略相关教案授课方法自读法、点拨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 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 勇为人师, 广招后学, 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 抨击时弊, 提倡师道, 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 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作者简介: 韩愈( 768 — 824 ), 字退之, 河南河阳( 今河南省孟县)人, 唐代著名的文字家, 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 语言质朴, 主张学****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 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和相关思想内容。初步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四、初读课文 1. 读准字音,断准停顿。 2.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同学间互相讨论,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五、分析课文第1段(1) 请一生读课文第一段(2 )理解分析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择师的标准。“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⑤从师的原则。“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3 )学生当堂背诵第 1 自然段。六、布置作业了解文体知识。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准停顿,并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研读第一段,把握本段思想内容,理清层次,并当堂背诵。课外作业 1 .背诵第 1 段。 2. 预****后 3段。教学小结. 备课时间 2013 年8月 31日备课:孟艳审核:何淑静上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师说(韩愈)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目标 1. 把握 2—4 段的思想观点。 2. 学****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难点重点: 1. 把握 2—4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