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主讲教师:曹顺庆 教授
所在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第二章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的传统与更新
影响研究的基本特点
一、传统
讨论: 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探索。
三、流传学研究模式分析
(一)直线式或辐射式影响研究
A. 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或一个国家总体对一国或多国文学产生影响:
歌德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中国
《少年维特的烦恼》
伦理学 艺术与美
B. 多个作家,或多部作品,或多个国家对一种或多种文学产生影响:
俄国文学 法国文学 英国文学 美国文学 德国文学
中国文学
(“五四”文学 当代“新文学”)
。如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歌德 日本俳句
泰戈尔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新诗
(冰心、徐志摩、郭沫若)
印度文学(神话、寓言)
中国古代叙事艺术 阿拉伯民间文学
(鬼神志怪小说) (《一千零一夜》)
《十日谈》、《巨人传》、《坎特伯雷故事集》、
《唐•吉珂德》、莎士比亚戏剧
(二)交叉式影响研究
放送者1
(拜伦)
接受者1(普希金)
放送者2
接受者2
(莱蒙托夫)
《高加索的俘虏》、
《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
《强盗兄弟》
接受者1
放送者2
(意大利
传教士)
接受者2
放送者3(英国培根、斯泰因、拜伦)
放送者4(日本厨川白村“主情论”)
接受者3(中国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梁遇春等)
放送者1
(蒙田)
(三)循环式圆形影响研究
放送者
(纪君样
《赵氏孤儿》)
接受者3
(张若谷《中国孤儿》)
接受者2
(伏尔泰《中国孤儿》)
接受者1
(马若瑟《赵氏孤儿》)
接受者4
(天津人艺《中国孤儿》)
接受者1
(日本诗人)
接受者2
(英美诗人)
放送者
(中国古诗“意象”)
接受者3
(中国新诗)
四、流传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流传学研究不应停留于事实的追踪,经验性的描述。
2、流传学与影响研究的其他方法是有密切联系的、互补的。
3、不同的比较文学学者对影响研究的分类有所不同。
第三节 渊源学
一、什么是渊源学?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
例: 孙悟空 、 十四行诗
二、渊源学的分类
1、笔述的渊源
浩然:“拜读过普列姆吕德的短篇小说选和长篇《戈丹》,我激动不己,由此及彼地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增强了描写反映正为争取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中国农民的激情和信心。”(思想和题材源流)
粱晓声:“英法文学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情调及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对我的创作实践也施加了很大影响。” (艺术方法和技巧渊源;模仿与剽窃的源流 )
刘绍棠:“肖洛霍夫的作品使我找到了如何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写自己的家乡,因而自觉地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五十而知天命,我这辈子不想改弦更张……肖的影响能够贯穿我的一生,是因为我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在中国文坛上生存和发展。……我的存在发生了危机,急中生智便从肖溶霍夫的作品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欲进而退,以守为攻,专写我的家乡和乡亲,便可以在局部上取得最大优势,而在文坛割据一席之地。”(素材、主题渊源)
鲍昌:“苏联小说到底对我有多深的影响……有一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