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4
文档名称: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60KB   页数:1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燕燕盛会 2022/4/6 文件大小:1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完成练习十四第1、2、5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师:爸妈带明明去农场,明明可喜欢喂鸡了。(出示小黑板)他在地上撒了一些米,马上有5只小鸡来吃米。快看,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5+2=7
  师:很好!继续看!又跑来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
  生:7+1=8
  师:很不错!如果三幅图我们放在一起,你会列式吗?
  生说,教师板演:5+2+1=8
  我们原来的加法是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三部分合在一起的算式,我们就可以叫他连加。(板书;课题)这样的算式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
  。
  师:这个算式读作“5加2加1”。生齐读。
  师:怎么算呢?先想一想,同位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
  师板书,重复。边说边在算式上标出运算顺序。
  师:5、2、1各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你没看明白了吗?
  。
  (二)连减教学:
  ,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师:谁能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
  列式:8-2-2=4,
  师:这样连着加的算式我们叫他连加,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谁能给起个名字?生说师板书。
  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三、巩固深化: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和第4题
  四、课外延伸:
  ?
  ?会了吗?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开小火车)
  +3+4-2-4
  2——□——□10——□——□
  +4+1-3-5
  3——□——□8——□——□
  二、质疑激情
  师:小朋友的火车开得真快,那现在我们就坐着火车去小明家看看。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看,他在帮妈妈干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
  三、自主探索,学习连加
  (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
  1、引导观察(课件演示小鸡图)
  师: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指名说一说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