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满庭芳·立春
 
西岭萌花,东郊放蕊,江南一夜春临.
山青水秀,碧翠漫从今。
北野桃红杏嫩,蹊径外、岸柳垂金。
听阡陌,莺歌燕舞,归雁绕琼林。
人生知苦短,晓霜鬓染,晚露眉侵。
莫辜负,无边风月诗心。二候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
 
折红英·芒种
 
轻蝉语,惊鸿翥,地头田垅添炎暑.
熏风浴,高阳毒,红英堪折,日临三伏。
郁,郁,郁。
 
精芒举,争收取,老农挥汗滂如雨。
倾珠斛,浮玑玉,年丰人喜,锦翻心曲。
足,足,足。
 
注: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好事近·夏至
 
夏至始生阴,晓雨晚风云色。
倦柳怅杨飞絮,听蝉鸣阡陌。
 
炎炎烈日正当头,清凉向谁觅?
惟见蝶蜂低舞,望烟霞愁寂.
 
注: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
,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
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洞仙歌·小暑
 
气温初骤,渐人间炎暑。
枯柳残枝影无住.
倚薰风、热浪翻卷新荷,惊雷电、秀野期凉候雨。
 
沧流盈盛夏,蟋蟀音消,偶见晴蜓倦低舞。
举目望鹰飞,摒息高翔,轻振翅、鸷腾云宇。
叹冷暖幽情了谁知,任岁月悠悠,去留如许。
 
注: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豆叶黄·大暑
 
炎炎烈日暑熏蒸,浅水微澜波不兴。
阵雨滂沱过柳亭。
共谁听,蛙噪蝉鸣频奏声。
注: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百宜娇·立秋
 
暑去凉来,露风初拂,秋近乱蝉怜夏.
薄雾方临,院清庭爽,细雨芳尘轻洒.
微云暗度,翠岭外、香消花谢.
叶纷飞、衰草落英,几多狼籍横野。
 
楼阁上、流苏韵雅。昏月映西窗,玉钩斜挂。
梦醒良宵,酒醉壮岁,思绪缠萦今夜.
金钗在否?望眼处、迷蒙帘下。
拭闲愁、万事尽销,任鸣蛩咤.(精品文档请下载)
 
注: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蓦山溪·处暑
 
池荷枯萎,绿盖萦残袂.
杨柳映轻黄,处暑过、西风正起。 
露凝霜结,万物渐凋零,蝉韵止。 
炎夏退,只有云涛沸。
 
飞鹰祭鸟,尤待呈祥瑞.
粱稻晚禾登,景象壮、丰收绮丽。
菊香梅影,迤逦漫更新,频寄问:谁共倚? 
欢喜金秋美.
 
注: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登”即成熟的意思。
 
换巢鸾凤·白露
 
秋色临郊,正红枫劲舞,雏菊妖娆。
凄霜侵落叶,白露染琼苞。
瑟风吹醒梦芭蕉。
幸存桂香、清幽暗飘。
孤飞雁,换巢怨、几多情绕。
 
天浩,云路渺。
鸾凤声声,唤得谁人少?
春水东流,夕阳西下,长恨时光挥掉.
残月如钩更添愁,芦花慨叹江郎老。
烟霞深,景纤柔、懒得烦恼.
 
注: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