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走进水乡兴化(4).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水乡兴化(4).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水乡兴化(4).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兴化市城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水乡兴化,爱我板桥故里
——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兴化市城东初级中学樊银兵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因而,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课题,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语文,相信语文实践活动,相信孩子,给点阳光就会还你一片灿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标的明确意思,恰如打开真正的天窗,让我们见到了另一番天地,让我们真切地感到母语应焕发的生命力!
  因此,在众多理念的基础上,我提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能力的研究”的语文实践设想,引导学生关注乡土人文资源对语文教学与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整合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囿于四壁徒墙的教室,狭隘了视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将来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改变家乡。

家乡——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全市现有不可移动的历史遗产、文物古迹100多处,经各级政府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在苏北县市罕见。这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中之杰,,其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嘉靖七子”之一宗臣、《封神演义》作者陆西星、“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等文化名人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我设计了“走进水乡兴化,爱我板桥故里”的活动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确定内容,展开丰富的话题,拓宽学习语文的视野。1、主题:你了解身边的家乡——兴化的人与事吗?
2、目的与意义:激发学生认识、热爱、建设、改变自已家乡的热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互助精神,锻造学生健全的情感与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相适应,与自然相协调。
3、各阶段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
①   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找祠堂活动
②   民谣,你唱,我也唱
③  兴化古城,那堵不倒的墙
第二阶段:
①   佳联妙对庙柱觅
②   多少庙庵风雨中
第三阶段:
①   古老而神奇的民俗风情
②   民间工艺大搜索
③   走近——(探访历史名人)
以上内容是我为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的探究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引导的方向,本着“只求过程,不问收获”精神,想方设法去收集信息、去处理信息,去实践、去探究。
二、科学操作,民主引导,给学生开创自由、活跃的时空。
1、活动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是语文实践活动所倡导的主要学生组织形式。小组组合将改变原来的老师硬性规定的分组方式,针对活动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特点,提倡自主结合,组建活动互助组。
2、活动实施:
教师前期准备:①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产小吃、历代名人、神话传说等材料或图片。
②组织学生出一期“走进家乡”黑板报。
③组织学生参观兴化郑板桥故居、四牌楼、上方寺、刘熙载故居、千岛菜花等人文自然景观。
然后学生根据总体目标,自主规划各小组活动,具体活动形式由组长、教师、组员共同协商而定,教师只起组织活动的倡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作用,真正做保护学生独特个性,又体现综合活动需要的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可写自已认为可取的汇报材料,也可写值得讨论的文章。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开拓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自由的空间活跃了学生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创造的灵性。
教师可提供收集材料信息方向的指导,提供学习材料目录的指导,培养学生收集、分辩、处理、整合有用信息的能力。
3、评价与展示成果:
举办“走进兴化”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展览:
①围绕主题,出墙报;
②举行手抄报比赛;
③摄影作品比赛;
⑤进行图片资料展览;
⑥兴化相关知识小论文展等。
每阶段汇编学生实践成果,在班级范围内交流,采取形式多样的比赛评比,评比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既能引起广大学生关注,同时也为了各组竞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