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品德和社会》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的兴趣
冯永旭
新学期又开场了,这学期由我任《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开学的前两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社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
1
《品德和社会》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的兴趣
冯永旭
新学期又开场了,这学期由我任《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开学的前两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社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我努力的引导他们读文字、看图片、列举和他们生活严密相关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课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正在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时,第三周上课更令我大吃一惊:课堂上有的同学偷偷写语文、数学作业;有的同学居然把崭新的课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把书上画的一些著名人物“改头换面"。
看到此现象,我又惊又气又难受,六年级学生竟然这样不重视品社课,难受的是我们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败。我努力地咽下胸中的气愤,《品德和社会》学科是一门副课,没必要认真学习,再说课文中的许多知识他们也听不懂,,我连续几天陷入沉思,《品德和社会》是一门很好的学科,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困境?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经过考虑和查阅资料,我认为《品德和社会》学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几点原因:
3
一、《品德和社会》,但在应试教育形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使它微乎其微。农村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程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学生认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老师的身教作用发挥不好。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降低了思品教育的效果;小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安康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学生的作业多,负担重。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加班加点加作业,学生的作业不按时交会受到批评,他们课余时间写不完,只能在所谓的副科上偷着写,而比起音乐、美术、体育课来说《品德和社会》课又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于是《品德和社会》课堂成为他们偷写语数作业的最正确选择.
四、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有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严密联络,他们认为太简单,他们在生活中就已经会了。而有些内容比方有关抗战历史、祖日阅读量小,听的少,见得更少,这些知识离他们又太遥远。因此,他们对《品德和社会》学科不感兴趣。
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步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和社会》课
《品德和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展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和社会》课要进步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和社会》的教学工作,老师要时刻注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