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doc

上传人:nracyx 2022/4/1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课件出示全诗)
:如今让我们一起听录音朗读。
!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才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那么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根底.(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化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精品文档请下载)
(3)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尝试把零散的注释结合诗句穿起来重新组织成一句通顺的话.
(4)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5)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6)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长门怨》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设你就是这个单独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7)我们班有外地的孩子,当你们当分开家乡来到这里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8)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9)小组赛读这两行诗,,齐读。
(10)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褒扬。)
【设计意图】
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让新莞人孩子谈谈自己分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如今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测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快乐,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快乐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 谁来根据老师刚刚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让学生把诗句联络起来进展分析,这既符合古诗本身的特点,也让学生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渐渐悟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且还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化考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化,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刚同学们对诗的大意根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那么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