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审计独立的核心是思想独立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4202 ( 2013 ) 05-000-02 摘要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一直被受关注, 本文从全面理解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提出思想独立是审计独立的核心, 剖析了企业内审独立性弱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独立性现状、提高审计地位和工作质量的建议。关键词审计独立核心思想独立随着经济的发展, 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几年来, 安然、世通、施乐等一大批知名公司财务舞弊频发。以安达信倒闭为标志, 会计师事务所危机重重、诉讼缠身, 普华永道受陷日本“嘉娜宝”、德勤英国遭遇“罗孚门”、美国阿尔德菲亚审计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夏事件等等, 无不引发国内外对审计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会发现,这些案例的发生均源自审计师独立性问题。一、独立性的涵义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是审计师职业区别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点, 也是审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 是审计职业的灵魂。那什么是独立性呢,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外理论界专家的阐述: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蔡春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指出, 如果一位审计师在实施检查、判断并表示意见过程中不能保持其地位上、精神 2 上、操作上和伦理上的独立性, 那么, 他的这种行为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审计。曾任美的托马斯?G. 希金斯认为:“独立审计师必须拥有独立性, 即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 又称为“形体”独立性、“外在”独立性或“表面”独立性, 是指独立审计师必须于与被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 又称“精神”独立性, 即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 一种自信心以及判断时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王光远译著《内部审计思想》认为: 独立性依附于客观性, 一味执着于独立性容易造成内审部门和内审计单位的冲突与对立, 而应重点关注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精神状态, 一种偏见未不恰当地影响评价、判断和决策的精神状态;独立性则是指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 尽管以上对独立性列示的观点表述不一, 但核心认识是一致的。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 对于独立性的实质要求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二、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独立性包含外在独立性和内在独立性。我们通常所说得大多是外在独立性要求。我们一再强调审计的独立性, 实际是为了实现对审计工作的客观和公正, 可能有人会纳闷, 既然是为了客观、公正, 我们就只要求客观公正就行了, 为什么还特别突出强调审计的独立性呢。那是因为 3 客观性是一种人类个体对事物事件的思想认识, 它本身难以衡量。独立性就成为确认审计业务是否公正的替代衡量指标。多年以来, 在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措施上, 审计理论界的看法基本一致, 就是在机构、人员、经费上必须是独立的,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人、财、物的独立。首先, 审计机构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无法保证, 则审计质量无从谈起。纵观国内外的审计体制类型, 都是通过一定形式来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其次, 审计经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