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11《核舟记》导学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71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核舟记》导学案.docx

上传人:qnrdwb 2022/4/13 文件大小:7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核舟记》导学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核舟记》导学案
湖南省郴州市八中 李智敏
总课时编号:18 编写时间: 3月13日 执行时间:3月15日
小组组别: 小组组号: 姓名:。
(4)第一段最能反映王叔远构思精巧的是哪句话?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大苏泛赤壁。
4、小结:第1段,
概括介绍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学习第二段
自学重点词语(参见文下注释)
①有:“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②奇:零数。 ③可:大约。
④轩敞:高起宽阔的部分。 ⑤启窗:翻开窗户。⑥相望:相对.
⑦闭之:关上窗户。⑧糁(sǎn)之: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字词方面,学生质疑、释疑〗
小组协作翻译.
参看荧屏图案再读。
问题探究。
(1)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①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②从中间到两边的空间顺序。
(2)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构造布局,依次写了__船舱_船篷、小窗 栏杆和对联。
(3)第二段中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介绍窗子的位置、数量。
特别点明右扇窗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扇窗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4)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精品文档请下载)
5、小结:第2段,
总体介绍核舟大小,、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五、稳固练习
1、掌握词义
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舱 罔不因势象形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2、从第一段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雕刻家王叔远的技艺精湛?
3、文中表达核舟体积小的句子是哪句?为了衬托什么?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引导提示:擅长运用创新思维,全面、深化、透彻的学习理解文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很有见地的提出并解答了问题。典型的创新题,在课堂上展示,当堂点评,供大家学习借鉴。(参看学生预习作业中的创新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 这位同学的题目考察文中关键句的作用,答得好。还可完善:句子用了表达方式的,要指出来,在“表达”的前面加上“通过抒情" ,答案就更完美了。
点评: 这位同学学了倒装句的作用,会灵敏运用,:该生能从艺术作品的完好性角度,通过文句理解创作艺人的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难能可贵。(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这位同学的创新题选取文中一个场景画面进展想象,出发点很好,能进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修改意见:“苏大人他们还有急事要做呢!”和原文不契合,一是第三段有‘苏黄共阅一手卷’,说明他们此时悠闲;二是第四段开头说‘舟尾横卧一楫',说明没划船,任其自由漂流,游者没有急事要办。所以此处修改。他在啸呼什么,大家去想象,需符合原文。(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这位同学的创新题是用对联简概人物或文章,表现出一定的语言功底,值得大家学习。本人有几点参考意见:(1)上联的‘雕刻’改为‘雕技’,防止和后文的‘刻核舟'的‘刻'重复。下联的‘神乎其神'改为‘独具匠心’,防止和上联的‘鬼斧神工'的‘神’重复.‘诗歌’改为‘赤壁’,因为苏轼游赤壁后,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2)把上下联位置倒换过来,因为苏东坡游赤壁发生在前,王叔远刻舟发生在后;上联尾字音需用仄声,下联尾字音用平声。修改成:苏东坡才高八斗,独具匠心赋赤壁;王叔远雕技精湛,鬼斧神工刻核舟。这样,就
比较工整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课堂上,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老师灵敏、综合运用学生自学、小组协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学生读、讲、议结合,大部分学生能跟着教学进度,较好的学习、理解各个知识点,收到较好的效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以后教学有待改进的方面:(1)学生答问的积极主动性需进一步调动,以到达争先恐后的效果。(2)本节课按照备课预计设想,课堂上允许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学生或老师给予解答;最后复习稳固当堂知识。但一那么时间把握不太准,二那么多媒体操作失误,耽误约1、2分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