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7].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7].docx

上传人:whetyo 2022/4/18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7].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学****目的: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联络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意思,理清课文构造
2、理解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学****目的: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联络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意思,理清课文构造
2、理解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格物致知”,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关于作者
丁肇中(1936-—),美国 。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指导的研 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和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和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检查预****br/>注音:肇( ) 彷(  )徨(   )
解释词语:
格物:
致知:
彷徨: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l—2段)::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即交代谈话的目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考虑,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丁教授在文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弊端: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讨论:《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和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大学》里讲的目的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