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企业年金两个“办法”精要.ppt

格式:ppt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年金两个“办法”精要.ppt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年金两个“办法”精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年金
企业年金两个“办法”精要
企业年金两个“办法”精要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Contents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市场化历程
1991年,在《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规定社保机构可以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
2000年,在《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国家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改称为企业年金,确定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提出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原则。
1999年,在《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号)中,明确界定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范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进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领域,标志着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开始迈向社会化、商业化经营。
两个“办法”体现了对合格型企业年金计划的要求,与以前的“补充养老保险”概念有了明确的区别;
2个“办法”的出台为我国企业年金的具体运作提供了系统的法规依据,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初步的企业年金市场运作制度。
2004年1月6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正式颁布,同年5月1日起施行;
2004年2月23日,《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颁布,同年5月1日起施行;
两个“办法”的出台意义重大
在两个“办法”颁布之前,“企业年金”与“补充养老保险”概念在内涵上并无区别,在税优政策上也没有区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对“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建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成为“企业年金”就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在内涵上与“补充养老保险”有了区别,但在税优政策上还没有区分,这一点与国际惯例是有差别的。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现状及展望
企业年金制度核心内容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国家和地方税优政策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1-发展模式


2-税优政策

3-计划形式

4-运营规范


5-监管模式


6-投资渠道

企业年金制度初步成型,在理论上已具备操作性
合格性法规雏形
税优法规雏形
市场运作与监管法规雏形
但每个方面的立法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细化
Contents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总览
发展模式
税优政策
计划形式
运营规范
监管模式
投资渠道
1原则
2定义
4集体协商
15受托机构
16/17企业年金理事会
18受托合同
19管理关系
3发起人资格
5方案内容
6方案报备
7资金渠道
8缴费限额
9基金来源
10/11帐户管理
12领取
13转移
14遗产
20资产独立
21执行监督
22争议处理
确定了多项重要原则
1、企业年金计划自愿建立原则;
2、企业年金计划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强调计划建立中的集体协商机制;
3、递延收入和激励收入相结合的原则;
4、初步确定员工和企业分摊交费的原则,对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有上限要求;
5、确定了个人帐户完全积累,确定缴费型计划的发展原则;
6、确定了企业年金计划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原则。
企业年金计划的发起
计划发起人资格
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企业年金集体协商机制
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2号令《集体合同规定》于5月1日起实施,是“集体协商机制”的法规依据。
企业年金方案内容
参加人员范围(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
资金筹集方式
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方式
基金管理方式
计发办法和支付方式
支付企业年金待遇的条件
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
中止缴费的条件
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年金计划方案
企业年金方案报备
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劳动保障部;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企业年金方案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企业年金方案即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