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2/4/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
[摘要]经济学发展史中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是最重要的争论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对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个主义和个体主义就正式分离了。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坚持个体主义,而施穆勒代表的历史主义则坚持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应该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研究社会,强调社会整体是一个独立于个体的真实的客观存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应该是社会的法则、倾向和运动等,而不是个体主义认为的个体和个体行动。强调只有从社会集体和社会结构出发,才能理解个体和个体行动,社会整体是个体具有意义的基础。
整体主义也主要有两种,一是黑格尔的极端整体主义,二是温和的整体主义。黑格尔认为现代社会和结构完全决定了个体和个体的行动,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和集体。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和个体理性仅仅是集体理性实现的工具。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个体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并且个体的活动形成了社会,但是温和整体主义强调社会一旦形成,便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同时社会又会反过来塑造个体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只有从社会和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多数坚持整体主义的人都支持温和整体主义。德国历史学派强调从社会和社会结构来理解个人的行为,他们批判了个体主义的纯粹“理性经济人”假设,强调个体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而旧制度学派认为集体行为规定着个体的一切权利和行为,他们把集体行动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凯恩斯主义的总量分析也属整体主义分析方法,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对象。凯恩斯首先假设社会的制度不变和国民经济的个量不变或是已知的,而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总量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对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反思
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困境。个体主义的困境主要为:一是个体主义蕴含的还原论并不能解释现实社会现象,因为孤立地考察各个个体,不能全面把握和理解整体。萨缪尔森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面临着“合成谬误”问题。二是个体主义的偏好一致性假设与现实中人的偏好的多样性也存在冲突。三是市场机制下,个人理性并不能自动形成集体理性,集体理性不是个人理性的简单加和。
傳统整体主义的片面性和困境主要为:一是传统整体主义不利于实现个人自由。传统整体主义片面理解整体决定个体,认为社会和社会结构完全决定个人,忽视个人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前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整体主义的代表,在该体制下各个社会成员和个人都变成实现整体或集体目标的工具,包括个人的具体活动都严格遵循等级秩序中的命令,个人自由难以实现。二是对个体的控制和忽视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率。从系统论视角看,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是经济系统功能的体现,而经济系统的功能决定于经济系统的结构和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能力与特征。在前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个人由于缺乏实质自由,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社会成员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依等级秩序形成的命令与服从的线性关系,不利于成员间非线性关系和相关效应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结构的演化和升级。这样,传统整体主义对个体的控制,通过经济系统要素和系统结构两个途径,导致长期经济效率下降。此外,苏联式计划经济坚持理性至上原则,忽视个体理性的作用,决策高度集中,在处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创新、未来规划等领域的问题时决策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也会导致经济长期效率低下。三是抛开个体考察整体或者抛开个人考察社会,很难真正理解和分析整体行为或总体社会现象。如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其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忽视个量分析或假定个量不变(或已知),导致其宏观分析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因缺乏微观基础而降低。
正是由于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都存在片面性,所以不少学者采取了对两者进行折中或综合的态度。事实上温和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都是对两者进行折中的结果,两者都吸收或容纳了部分对方的原则。萨缪尔森把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融合,创立了新古典综合派,试图给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进而根据微观主体的行为来推演和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就是这种融合趋势的表现。也有部分作家尝试对个体和整体进行超越,但是在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解读和建构方面都没有形成真正有效、能够平息争论的新模型、新理论。
三、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归属问题的反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绝大多数学者都据此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整体主义方法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