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
外交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二十一条》
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A、国际形势:形成了两大相对峙的阵营(社、资)
B、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
C、苏联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A、“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新中国的独立、主权
B、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中国毫无原则地顺从苏联
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社会主义国家
同
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初期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印度()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互设代办处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材料二:( 中苏)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军事
材料一:在新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落实150个)中一百余个民用项目,也为新中国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和技术体系。
——南方周末2009-09-02
经济
中苏结盟给新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A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B 保障新中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
平
共
处
1953年中印谈判首次提出
1954年中印缅联合声明中正式确定
外交成就2
意义:标志着中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特点:其独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原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外交成就3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以大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世界
重要会议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
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
世界的紧张局势。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 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成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1955)
外交成就4
2、周恩来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
异:社会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1、“求同存异”中的“异”应如何理解? “同”指的是什么?
帝国主义干扰破坏和与会国产生矛盾和分歧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