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儿童脑性瘫痪》.ppt

格式:ppt   大小:4,145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脑性瘫痪》.ppt

上传人:相惜 2022/4/19 文件大小:4.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脑性瘫痪》.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性瘫痪的康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贾柯其
整理课件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不停流口水,言语不清 不能理解简单指令
整理课件
3岁小儿:
1.     经常跌倒,爬楼梯困难 2.     不能对照画直线或圆圈 3.     不能用短语交流 4.     不能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对其他儿童没兴趣
整理课件
专业康复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一)原始反射的评定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平卧,头保持中立,手脚伸直,然后将头转向一侧,与脸部同侧之手脚伸直,侧手脚屈曲。 (0 ~ 6个月)
意义:6个月以后的婴儿此反射残存是重症脑瘫常见症状。
整理课件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四肢跪地或趴于医师膝上,然后将婴儿头向下压,手部屈曲或屈肌张力增加,腿部伸直或伸肌张力增加。(0 ~ 6个月)
意义:6个月以后的婴儿此反射残存是重症脑瘫常见症状。
整理课件
Moro反射(拥抱反射):
平卧,将头及上半身扶起,然后突然放手使头部往后掉,婴儿惊吓将手臂向外伸,手张开,若将他抱起手臂往内收。(0 ~ 6个月)
意义: Moro反射残存(4个月后还出现拥抱型,或6个月以后还存伸展型)提示脑功能障碍。
整理课件
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头保持正中,手脚伸直,手脚被动曲起时全身伸肌张力同时增加。
(0 ~ 4个月)
意义:6个月以后的婴儿此反射残存是重症脑瘫常见症状。
整理课件
降落伞反射:
检查者抱起婴儿,头向下由高处接近床面,可见两上肢伸展呈支撑反应。
(8~9个月出现至终生)
意义:该反射出现说明小儿已可抓站和扶走,10个月后还不出现有病理意义。
整理课件
(二)运动发育落后的评定

正常的婴儿一般4 ~ 6个月时已经能良好的控制头部,在任何体位下都可以翻正头部,并始终将头部保持在正中位置。

一般6 ~ 8个月的婴儿能独立地翻身,动作流畅。
整理课件
、爬:
正常婴儿7 ~ 12个月时可以四点跪,18个月时可以直跪,7 ~ 8个月时开始腹爬,9个月可以四肢爬,10个月以后可以爬高。

8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扶着栏杆站起来,至10个月已能独立站稳。

正常的小儿12 ~ 18个月就具备了行走的能力,而且逐渐平稳。
整理课件
(三)肌张力的评定
可以通过抱患儿时的感觉、触摸及被动运动进行检查。
围巾征:让婴儿处于仰卧位,检查者将婴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内收肌角:指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握其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外展,两腿之间的角度。
整理课件
腘窝角:指小儿仰卧位,使一侧下肢屈髋、屈膝,贴近腹部,再伸直膝关节,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
足背屈角:指用手按住小儿足部,使其尽量向小腿方向背屈,足部与小腿之间的角度。
足跟耳实验:指小儿仰卧位,拉小儿一侧足尽量向同侧耳部靠拢,足跟与臀部连线与桌面形成的角度。
整理课件
(四)自动反应的评定
: 6个月出现
: 6~9个月出现
: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 8~9个月出现
: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整理课件
(五)姿势的评定
: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整理课件
:
仰卧时双上肢常屈曲于胸前,下肢呈剪刀状交叉;
站立时常出现股内收;
有些患儿出现角弓反张;
患儿被提起时由于肌张力增高则出现下肢的屈起。
整理课件
(六)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
GMFM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是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估量表,该量表可较全面的评价脑瘫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消除的情况。
整理课件
评分方法:
根据检查顺序和完成情况把所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