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学校简介答题.ppt

格式:ppt   大小:2,02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学校简介答题.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7/2/20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学校简介答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学校简介?第一节周代述相当多,证明殷商时期学校肯定已经产生,但其学制已不可知。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更加发达,正式形成了中央王朝和诸侯办的学校以及地方办的乡学三种不同的教育机构。一、乡学据古书记载,古代 25 家为闾,闾有塾; 500 家为党,党有庠; 2500 家为州, 州有序; 12500 家为乡,乡有校。这些都属于乡学。二、国学(1)大学:周王朝京城有辟雍(设在城外西郊),诸侯国都有泮官,二者属于国学中的大学。(2)小学:设在宫廷的南边。辟雍四周以水环绕,中间岛形陆地上的建筑就是辟雍的学宫。天子有时来这里射箭或泛舟,所以又叫“射庐”或“大池”。它的东面有东序,西面有瞽宗,背面有上庠,南面有成均,因在辟雍之四门,又叫四门学,都属于大学,是辟雍的组成部分。大学同时是养老、祭祀和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泮宫形制大致与此相同而略小。个场所作用简述: 库:( 1)奉养,将德高、知广的国老、庶老供养与此;( 2)库校;( 3) 粮仓。序:进行射箭练习,也是养老院。瞽宗:教祭祀、礼仪和祭。成均:教乐舞的。辟雍:又叫“射庐”或“大池”。是学习射箭和性天射礼的地方。四周水为教化流行之义。泮官: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三、教师周代负责教育的官员兼任教师,有师氏、保氏,其中又分大师、小师。又有大司成、大乐正、小乐正、大胥、小胥等。乡学教师由年老而有德者担任。四、学生国学学生主要为贵族子弟;入学年龄有所差异,反映了西周宗法登记制五、修学年限:小学 7年,大学 9年。六、教育内容 1、大学:诗书礼乐。 2、乡学:六德、六行、六艺等。*注:男女学生所学的内容各不相同。 3、大学课程安排大致是春夏学干戈(武舞),秋冬学羽爚(文舞)。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七、考核与奖惩 1、大学有隔年考查的制度。第一年:离经辨志。看其析句分段能力和学习志向。第三年:敬业乐群。看其对学业是否专心,与同学是否和睦。第五年:博学录师。考察之时是否广博,对老师是否亲近。第七年:论学取友。考察研究问题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称为“小成”。第九年:之类通达,强力而不友。要求做到认识事物触类旁通,政治上成熟,立场坚定。——合格称为大成 2、惩处?毕业时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小胥和大胥、小乐正把那些不听教导的学生报告大乐正,大乐正还要报告给天子,然后给以不同处罚。先进行教育感化, 不悔过,天子亲临学校;仍不改,天子为己废去食乐三日,遣去远方,终身不用。 3、奖励乡学择其优秀者升之司徒叫做选士;司徒择选士之优秀者升之大学叫做俊士, 这些人可以不服徭役,又叫造士;大乐正择造士之优秀者呈报于王,而升之司马,叫做进士;司马择进士之贤者,量才而授官。八、开学典礼古代大学学习生活是严肃认真的。大学开学时,主管官员带领全体师生向先师敬礼,以表示尊师敬道。学生吟诵《诗》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为的是首先学习如何从政。学生听到鼓声打开书箱,以示重视课业。学校里有体罚用的棍棒,以维持校纪。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观察学生,并不立即回答问题,为的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此外还要求:按时进行正课教学,下课后要完成课外作业。大学教育方法强调: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注意预防,抓住适当机会及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而不能赶进度,同学之间要提倡互相帮助观摩。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国学逐渐衰落,于是民间开始出现私人办的学校, 孔子为其首创者。其后末自、庄子、孟子、荀子都广招门徒,形成不同学派, 也是流动性学校。这时诸侯办的国学仍然存在。乡校也有其他社会活动,比如聚集在其中议论执政之善否等。可见学校的社会作用已有所发展。?一、汉代太学汉代太学创始于汉武帝时,是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目的的最高学府, 类属于太常。 1、教师,太学教官为“五经”博士,博士长官叫仆射,即太学教长,东汉改称祭洒。各经博士始为 7人,宣帝以后增至 14 人。今文经学派包括《鲁诗》、《齐诗》《韩诗》、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记》、孟氏《易》、严氏《春秋》等。古文经学派,始终未得正式立于官学。西汉时用征聘和荐举的办法,选择名流学者担任博士。东汉须进行考试,年龄在 50 岁以上,没有严重疾病,品行端正,合于四科(淳厚、质朴、谦逊、节俭)的标准才能任博士。东汉还有都讲,是博士的助手。 2、学生,西汉太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称“诸生”或“太学生”。正式生有太常选择的 18 岁以上仪状端正的贵族子弟,有直接因“父任”而入学的青年。地方保送的称“受业弟子”,属于特别生,不规定名额。也就是说有太常选择与地方选送两种。前者有官费,后者自费。太学创立后不久,规模迅速扩大,西汉始设时名额只有 50 人,昭帝时学生增至 100 人,宣帝时 200 ,元帝时 1000 人,成帝时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