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 体位 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
察肌肉对抗肢体自 身重 力及由 检查 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
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 能力 ,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
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
③ 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
把手调节到 膝关 节以上高度, 然后 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
拉把手。 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
力( kg )/体重( kg) ×100% 。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
为 105% ~ 200% ,女性为 100% ~ 150% 。注意: 此测试方法易引起 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
以及 骨质疏松 患者。
④ 四肢大关节 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
将测试程序 设定 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 0°/s),以
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
肉功能 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 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 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
运动器械。
② 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 1 次运动所能
承受的最大阻力称 1 次最大阻力( 1RM ),完成 10 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 10 次最大阻力( 10RM )。
③ 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
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
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 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
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 动功 能
评定、 运动系统 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 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 程序:
A. 测试前准备:开机, 校准仪器。
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和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
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 解剖 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
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 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
缩时纤维被动延长。 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
度在 60°/s 或 60°/s 以下时为慢速测试, 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 180°/s 或 180°/s 以上时为快速测试, 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测试次数: 在正式测试前, 应先让患者进行 3 ~ 4 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
试次数为 4~ 6 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 20 ~ 30 次。
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
1min ,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
以上。两侧肢体的测试间应间歇 3 ~ 5min 。
H. 测试频率 :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合情况以及训
练的效果决定。一般在康复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
疗效,宜每月测试 1 次。
③ 等速肌力评定指标:
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单位为牛顿 ·米( Nm )。
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峰力矩角度: 指力矩曲线中, 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总作功: 即力矩曲线下的总 面积 。单位为焦耳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