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商业银行系统舆情工作管理办法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机制,及时了解掌 握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 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发〔2009) 82号)和情管理工作,牵头监测并处置省联社自身相关舆情。对 涉及本业务条线或本区域的农商银行舆情,省联社各部门、直属 机构和督导组负有间接管理责任,要持续关注并督促农商银行妥 善处理舆情;对属于省联社自身的舆情,省联社相关条线部门要 充分发挥“业务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做好对舆情的调查核实和 初步分析,明确提出舆情处理的建议,主动配合办公室做好舆情 处置和正面宣传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四、舆情分级与分类
(一)舆情分级
根据舆情对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可分为五 个等级,即正面、一般、关注、有害、危害,后三级统称为负面 舆情。
正面舆情。主要指有关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正面信息,具 有较大的传播范围,有助于使公众、客户、股东、监管者、政府 等利益相关方对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做出正面评价,积极促进辖内 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
一般舆情。主要指反映辖内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动 态的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不会对农村商业银行声誉产生广泛影 响。
关注舆情。主要指反映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 在的不足、问题和漏洞的信息,内容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事件和消息涉及的机构少,情况比较个别,可能对农村商业银行 收入和资产增值产生远期影响,可能引起社会反响并造成农村商 业银行声誉损失。
有害舆情。主要指反映辖内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经营 管理问题,存在较大风险,或事件关系到社会公众切身利益,以 及事件被舆论误读、曲解的信息,传播范围大,涉及一定数量机 构,或属于跨区域性事件,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和市场信心等产 生现实的影响,造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损失或影响客户基础,引 起较大社会反响,对农村商业银行声誉造成损失。
危害舆情。主要指谣言或虚假消息,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恶 语攻击,危及全省农村商业银行稳定,传播范围大,影响到全国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或横向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声誉,社会反响 强烈,事件给整个银行业造成重大声誉损失。
(二)舆情分类
根据舆情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将舆情分为10大类。
1类: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如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产业 结构调整等);
2类:执行监管要求情况(如资本监管要求、“三个办法一 个指引”、中小企业融资、涉农金融服务、住房贷款政策等);
3类:风险状况(如案件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与战略风险等);
4类:高管信息;
5类:内部管理(如经营管理、人事薪酬等);
6类:发展与市场信心(如业绩与投资者评价、业务活动等);
7类:客户(如对公客户纠纷、交易对方等);
8类:服务与产品(如借记卡、信用卡、电子银行、金融产 品、排队、收费、客服质量、
ATM故障等);
9类:金融消费者保护(如存款被盗、实名开户、对私客户 纠纷、协解人员等);
10类:其他。
五、舆情监测与报告
(一)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媒体、互联网(新闻报 道、在线文章、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广播、电视,以及 其他新媒体等。
建立监测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