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虚假新闻的危害
李楠 张国兴 一、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于虚假新闻的危害
李楠 张国兴 一、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工商局立即派人检查并了解情况。7月11日-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却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随后调查人员发现。新闻“纸箱馅包子”存在虚构举报,未对包子和肉馅进行法定检测等疑点。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由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无独有偶。假新闻“女儿状告爸爸的吻”、“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假新闻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直至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丧失威信。虚假新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通常意义上说,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虚假新闻不遏制,不仅对社会和受众伤害严重,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新闻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虚假新闻是把双刃剑,既害人害己,又害社会。
,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虚假新闻是不真实的,这往往会形成侵权。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而虚假新闻的直接生产者――新闻工作者,轻则要被拉上“社会法庭”听候审判。重则可能要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二、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
。传播学专家认为,人们通常只接受感兴趣的新闻,绝大多数的假新闻是社会新闻,与具体生活中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即使有人怀疑,也很少会与报道者较真。其实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应该说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各种信息也会有选择性地吸收。那些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屡屡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是因为这类新闻存在一定的受众市场。一些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还有一些人存有“窥私”、“猎奇”等心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