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苏轼《贾谊论》诗词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贾谊论》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2/4/2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贾谊论》诗词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贾谊论》诗词赏析
贾谊论
宋代: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理应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呀,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注释
贾生:即贾谊。汉代的儒者称为“生”,如贾生、董生(董仲舒)。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当时长沙王不受文帝宠爱,故有被贬之意)。后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所取者:指功业、抱负。
所就者:也是指功。
可致之才:能功,抱的才能。致,指致功。
生之:指向文帝提出的《治安策》。
文:文帝刘恒,西前期最有作的君主之一。
昼:地名,在今山淄。孟子曾在国卿,后来王不能行王道,便辞官而去,但是在地昼停留了三天,想等王改,重新召他入朝。事《孟子·公丑下》。
豫:喜悦。《孟子·公丑下》:“孟子去,充虞路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也?吾何不豫哉?’”充虞,孟子*,里公丑。
“夫侯握天子”句:侯:周勃,初大臣。文帝刘恒是刘邦第二子,初封代王。后死后,想刘家天下,于是以周勃、平、灌首的刘邦旧臣共,迎立刘恒皇帝。刘恒回京城路渭,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
作乱,哀王听到了消息,便兵伐。禄等派灌迎,灌率兵到阳(今河南阳)后,不王,而与周勃等共,并屯兵阳,与和,王助威。周勃等后,王撤兵回等共立文帝。
是他君臣之,比父子兄弟。
太中大夫,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礼”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得罪了周勃、灌等人。他做梁王太傅,又向文帝献治安策,治国、御外等方面提出了建。
游,叠韵字,从容不迫的子。浸(zì),双声字,逐步渗透的子。游浸:从容不迫,逐渗透。
遽:副词,急速,骤然,迫不及待地。指贾谊在《治安策》的序中所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贾谊因被朝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水,作赋吊屈
原。
萦纡(yíngyū):双声连绵字,缭绕的样子。这里比喻心绪不宁。
趯然:超然的样子。远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贾谊《吊屈原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正是远举的意思。
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骑马摔死,他自伤未能尽职,时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绝,指贾谊早死。
累,忧虑。
睿(ruì),智慧通达。
苻坚:晋时前秦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