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new1.ppt

格式:ppt   大小:1,543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new1.ppt

上传人:伊利雪糕 2022/4/29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new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new1
真菌细胞与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相似但又有区别。
   真菌大多数是丝状的,两个毗邻细胞间由隔膜分开,而且大多数隔膜中央有隔膜孔,允许细胞质甚至细胞核通过(与动、植物中不同)。
   真菌细胞是由结实的细胞壁包脑苷脂。虽然目前大多数真菌的膜中所出现的鞘脂结构还没弄清,但已从许多真菌的膜中分离出神经酰***和脑苷脂。
糖脂也是质膜中脂类的一种成分,由一个与脂肪酸相连的糖类所组成,它主要是替代像鞘脂或是含糖的磷脂的一种脂类。目前还不确切的知道它们是否是真菌细胞膜的成分还是细胞质的组成成分。
质膜的模型
1 双分子层
  2 单位膜
  3 流动镶嵌 这种观察研究的结果最后形成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这种模型中,蛋白质像是漂浮在脂类的“海洋”中。
  4 晶格镶嵌
  5 板块镶嵌
膜蛋白的功能。
有人已经证实啤酒酵母的质膜能与秋水仙素结合,而秋水仙素能与微管的亚单位微管蛋白特异性结合,这说明质膜中有微管,而微管形成骨架来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和调节发生在细胞膜上的不同反应。膜蛋白可以调节养分的运输,以及作为酶参与细胞壁组分的合成。
除脂类和蛋白质外,原生质膜上还存在糖类。
原生质膜糖类
主要位于质膜外表面,这些糖类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细胞识别。例如盘基网柄菌,在它们生活周期的某一时期是以无细胞壁的单细胞“变形虫”的形式存在,当缺乏营养时,这些“变形虫”互相吸引并且聚集为一个多细胞的假原生质团。它们之所以能互相识别且有聚集的能力,是由于原生质膜表面存在外源凝集素及互补受体的接受位点。外源凝集素对一些特定的糖类有亲合作用,质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很明显的可以作为其他细胞上互补的外源凝集素的受体位点,所以能使变形虫形成稳定的群体。
二、物质的穿膜运输
质膜上脂蛋白的成分是许多物质分子通过质膜的有效屏障。能够穿过这一屏障的物质必须具有特定的大小、形状和溶解度。这些分子以三种基本途径进入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一)自由扩散
  某一分子在没有其它分子的协助下顺着电化学梯度进入一个细胞称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运输蛋白的协助)
  一般脂类和脂溶性分子易通过,另外,CO2和O2等相对易溶于脂的分子,可直接通过扩散进入细胞。
(二)协助扩散
  极性分子被特异的运输蛋白协助而通过质膜,称为协助扩散。大多数营养物质,如糖类、氨基酸和各种不同的离子的运输属这一类。也是顺着电化学梯度发生。
  有三个主要特征:

当被运输的分子浓度上升时,运输速率也上升,然后在一个确定的最大速率处停下来,此最大速率为Vmax,达到Vmax后,底物的加入不再改变运输速率,即底物饱和。


对协助扩散的解释:在某种跨膜蛋白的中心有一通道,被吸收的分子必须通过其中而进入细胞。载体的构象发生改变,使运输过程中对被运输物质的亲和力发生改变。
(三)主动运输
逆电化学梯度运输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
需消耗代谢能,通常是以ATP的形式供能;(主动过程)
运输过程为单向的,一个载体只能将其底物沿单一方向运输。(单向运输)
(特殊性)
  也是一种载体介导的运输,因而表现出动力学上的饱和性、特异性和抑制现象。
(与协助扩散的相似性)
(三)主动运输
方式:

+主动运输耦联。间接地与底物运输有关。
、细胞壁和培养介质之间的离子交换。
第三节 细胞核
形态、大小、数目
真菌的细胞核较其他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小,一般直径2-3μm,个别大的可达25μm。细胞核的形状变化很大,通常为椭球形,能通过菌丝的隔膜孔而移动。不同真菌细胞核的数目变化很大,占细胞的体积百分比也很不一,至今还不清楚决定核质比的因素。
第三节 细胞核
基因组特征
   真菌的基因组相当小,DNA的含量介于原核生物和高等动植物之间,×107-×107bp之间,相当于大肠杆菌的8倍,仅为人类单倍体的1%。
   重复序列在真菌中含量较高等动植物要低得多。典型的重复序列在真菌中大约10%-20%,约100个基因拷贝,而在其他真核生物中,重复序列约占DNA的80%,大约100-1000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