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化零为整,观风察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化零为整,观风察俗.doc

上传人:巧姐 2022/5/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零为整,观风察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零为整,观风察俗
摘 要 《古谣諺》是我国古代谚语和歌谣搜集的集大成者,一般认为是清代杜文澜辑录。现今,比较可惜的是,研究者们更多地是看到了它的工具性,而对编者在书中所作的大量工作较为忽视。本文从《古谣谚》的版本情况谈起,并详系统较为简单,就是“一源二流”。清代时候流传于世的就是杜文澜“曼陀罗华阁丛书”本《古谣谚》。到了1958年,北京中华书局请周绍良先生点校,并将其排印出版。该本为通行的本子,大陆最为常见。1964年,台湾世界书局也根据“曼陀罗华阁丛书”校印出版了《古谣谚》。
2《古谣谚》的体例与宗旨
《古谣谚》的体例非常完备,从引书到歌谣谚语的别择编排,都看得出编者的用心。三千三百多则歌谣和谚语,八百六十多种引书,在杜文澜手里变得井井有条。零散于各种文献中的谚语歌谣,在杜文澜手中“化零为整”。阅读《古谣谚·凡例》,便可以看出编者的缜密和用心。
古代歌谣谚语集的编纂“宗旨”无非四种。一是以学术为目的的整理结集,诸如《乐府诗集》、《玉台新咏》等。二是以服务政治教化为目的整理结集,《古谣谚》便属于此类。三是,以反对苛刻的礼节教化,揭露教化伪善面目,发人心之真为目的整理结集,如明代冯梦龙《山歌》和《挂枝儿》等。四是,因个人喜好,或是消遣时间而收集,例如杨慎的《古今风谣》、《古今谚》等。虽《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有所批评,但并不掩盖杨慎二书的价值。
《古谣谚》的体例
《古谣谚》一书体例之缜密,令人称道。编者在创建此书编纂体例时用了心,并下了很扎实的功夫。
首先,《古谣谚》引先秦至明代的书八百六十多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进行了分类,同时按书籍成书先后进一步编排,有序不乱。一百卷当中,正文八十五卷,辑录资料来源明确、人物事件“正”的谣谚。附录十四卷,辑录“谣谚出自构造者”与“俾矫诬摇惑之辞”②。集说一卷,是历来各书中有关谣谚的一些论述与观点。
其次,在各条书目下,分别列出出自此书的谚语和歌谣,“引述本事,注明出处,遇有疑难还能加以考辨”③,将事件背景、人物善恶都提前告诉读者。
再次,有谣有谚,浑然一体。在某一典籍中,可能同时出现歌谣和谚语,如若谣谚分立两类,则必然会割裂《古谣谚》经、史、子、集的收书分类体系。另外,杜文澜还耍了一个“聪明”:歌谣的定义,自北大歌谣研究会之后才逐渐被厘清。《古谣谚》虽然在其凡例里面有区分的方法,也在各条谣谚的标题之后注明“某某谣”、“某某谚”、“某某讴”等,但因当时辑录工作面对的文本不是“口头”的,所以其中所涉及“歌谣”与“谚语”、“俗语”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编者于是在有的地方不予分辨出来,防止失误。
另外,书中每一则完整的歌谣和谚语条目究竟包括哪几部分也值得说一下。在《古谣谚》中,每一条目都有齐整的格式,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标题,一般是编者根据谣谚内容所加。(2)来源,即所辑出之书与书中篇目、章节。(3)背景,一般是这则谣谚所出现时的环境、所涉及的人物(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59页)等,另外有时还涉及编者的见解和考辨。(4)正文,即歌谣或者谚语的内容。如此安排,不仅方便研究者查找,也方便读者了解背景知识,理解谣谚内容。
最后,学术价值极高的凡例,给后世研究提供了不少思路和资料。《古谣谚·凡例》,是有着“概论”性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