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3].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nracyx 2022/5/3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疑心和学问》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外表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疑心”的重要性,疑心是一切学问的前提根底和手段,没有疑心的精神就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意轻信”的疑心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根本条件”。
       【2】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详细说明如何以疑心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假设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疑心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6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疑心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疑心精神对待,第5段那么说“我们不管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疑心”.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阐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品文档请下载)
6、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比照(“因疑心而思索……否那么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7、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阐述了什么分论点?
【1】承上启下。【2】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疑心也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创造的根本条件。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自主学****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疑心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疑心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分论点2—疑心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创造的根本条件。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2】道理论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那么疑"
7
—张载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六、稳固练****br/> 1、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疑心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7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考虑,不随意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疑心精神。
【2】疑心精神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疑心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精品文档请下载)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都具备疑心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他也成不了学问家。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顺序不能调整。因为,这四个“常常……” 是“一切学问家”对“流俗传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疑心”到“修正"的认识开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表达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1】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2】读书破万卷,下笔假设有神。(杜甫)
【3】应随时学****学****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 (精品文档请下载)
【4】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