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现场消毒原则与防护措施消毒科个人防护第二版
防控原则
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时,医疗机构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对被污染的场所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清洁与消毒。还应注
埃博拉出血热现场消毒原则与防护措施消毒科个人防护第二版
防控原则
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时,医疗机构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对被污染的场所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清洁与消毒。还应注意按照该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防控原则
1、医疗机构应当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防控原则
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可采用氯制剂等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碘伏冲洗。
防控原则
3、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
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防控原则
4、病人死亡后,应当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焚烧。需做尸体解剖时,应当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防控原则
手卫生必不可少
所有人员日常工作中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并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操作:
进入隔离室/区穿戴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前;
对患者进行清洁或消毒程序前;
出现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风险或实际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后;
触摸患者周围(可能)被污染的表面、物体或设备后;
离开隔离区时脱下个人防护装备后。
WHO:请千万注意,脱下个人防护装备后不进行手卫生操作会减少甚至取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好处。
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重点加强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如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等人员的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手部防护进入污染区域、进行诊疗活动和实验室操作时,至少需佩戴一层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以下简称一次性手套),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加戴长袖橡胶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手套污染严重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并进行手卫生。
面部和呼吸道防护进入污染区域时,至少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与病人近距离(1m以内)接触,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液体喷溅的操作时,呼吸道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应戴N95级别或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密合性检查;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
个人防护
皮肤防护预计接触患者产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时需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接触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加穿防水围裙。
足部防护进入污染区域时,穿覆盖足部的密闭式防穿刺鞋(以下简称工作鞋)和一次性防水靴套,若环境中有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穿长筒胶靴。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
流行病学调查防护
流行学调查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根据调查对象不同,流调人员应根据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