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松果体区肿瘤.ppt

格式:ppt   大小:27,927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松果体区肿瘤.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5/12 文件大小:27.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松果体区肿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松果体区肿瘤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优选松果体区肿瘤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一、松果体
松果体是从间脑上后部突出形成的结构,形似圆锥形松子样,因此得名。肉眼观为一灰红色豆状小体,长5~8mm为松果体区发病率第二位的肿瘤,占松果体区肿瘤的1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小儿和青年人多见,约占70%,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1。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囊性多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2000年WHO将其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和畸胎瘤恶变。成熟型由分化好的瘤组织构成,未成熟型的瘤组织分化差,属恶性。畸胎瘤恶变则为瘤内某一胚层的组织分化差,如上皮组织的癌变或间叶组织的肉瘤变。
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
颅内畸胎瘤与其他部位瘤体影像表现相同,在CT上为高低不等密度,如有牙齿和骨则为特征表现。有脂肪密度则更易诊断,但仅有脂肪成分而无骨和牙齿时难与皮样囊肿和脂肪瘤区别。
MRI图像上畸胎瘤在各个序列上表现为不均质,因肿瘤内钙化、囊变、出血和含脂肪成分导致,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可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若肿瘤实性为主且明显强化应考虑恶性畸胎瘤。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3 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和卵黄囊瘤
绒毛膜癌在颅内原发十分罕见,在松果体区肿瘤中<5%,好发于10岁之内小儿男多于女。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类似于生殖细胞瘤,病灶常见出血从而MR信号混杂。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及脑脊液中HCG升高。
胚胎性癌CT或MRI平扫见病灶内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实验室检查见血中HCG和AFP均升高。
卵黄囊瘤又称为内胚窦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实验室检查血中AFP升高。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为起源于松果体实质的良性肿瘤,占松果体区肿瘤的15%以下,%以下。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4岁。WHO分级为Ⅱ级。病理分级:1级:松果体细胞瘤;2级:有丝分裂数目<6并神经微丝免疫染色阳性;3级:有丝分裂数目>6或<6并神经微丝免疫染色阴性;4级:神经母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WHO分级为Ⅳ级,肿瘤较早侵犯第三脑室并沿脑脊液途径播散转移,形成脊髓和脑膜种植。
2000年WHO增加了中间分化的松果体实质瘤,该肿瘤为最罕见一型。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影像
松果体细胞瘤CT呈类圆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MRI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可见钙化,无出血、囊变及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少数呈不均匀强化。
松果体母细胞瘤常较大,形体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CT平扫成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肿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常见,钙化罕见。MRI为混杂T1长T2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
中间分化的松果体实质瘤影像表现介于二者之间很难鉴别。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松果体母细胞瘤较松果体细胞瘤常见,MRI诊断较CT容易,脑脊液细胞检查可确诊。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鉴别
松果体瘤主要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鉴别:
a. 松果体细胞瘤CT密度及MR信号与生殖细胞瘤相似,但增强扫描时强化不如生殖细胞瘤显著;
,生殖细胞瘤常推压松果体钙化移位;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蝴蝶征”;
e.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胶质瘤
松果体区胶质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也可见胶质母细胞瘤,主要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的脑实质,如顶盖、胼胝体压部、丘脑等。少数也为起源于松果体腺的纤维星形细胞瘤。单从影像特征很难与松果体本身实质肿瘤区别。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脑膜瘤
松果体区脑膜瘤实际上起源于大脑镰与小脑幕切迹交界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