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游览三苏祠作文五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游览三苏祠作文五篇.docx

上传人:1772186**** 2022/5/13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游览三苏祠作文五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游览三苏桐作文五篇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毅行南街,分别距成都、 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 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在原址模拟 重建。下面就是橙子整理的游览三苏祠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 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 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 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 比高。
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 氏父子的文学成就。
游览三苏祠作文篇四 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 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己久的三苏 祠。
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 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 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
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 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己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 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 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 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 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
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 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 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
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 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 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一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 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 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 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 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 竹”的美誉。
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 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 池水转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 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 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
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 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 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 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 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一咚一雨珠儿从伞尖蹦下, 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
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 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 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 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 “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 “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